一个不被时代制约,一个不被年龄桎梏。
这是一个老人和传统艺术相互成就的幕后故事。
7月初,万颐养老公布了【红色经典】鞋盒子剧场的活动预告。
7月29日,一条名为【英雄王二小】的袖珍剧场视频亮相视频号,该视频一经上线,在视频号上共收获了1414次浏览、45颗小红心和53次转发,大家赞不绝口。
三分多种的视频,没有一个演员正式出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看得出有制作痕迹的鞋盒子,和一个又一个精致的人物道具。
光与影,声与形,呈现在画面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用时间沉淀下来的艺术。
虽然活动主题为鞋盒子袖珍剧场,可视频中的作品,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制作—粘贴—配音的范畴。
在这些或明或暗的白色光线下,我们看到了皮影戏的影子,这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民间艺术,揉合了长者信念和汗水,在养老机构这陌生的舞台上,再次大放异彩。
这场改头换面被称为“鞋盒子剧场”的皮影艺术背后,从来不仅一个人。
“1
国潮当道,从传统艺术开始
“一折皮影戏,演尽古今情。”皮影戏的从业人员是这样评价这项传统艺术的。
皮影的包容性很强,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各种故事,无论是戏剧还是神话,均可以完美地呈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也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在寒流中重生,不断改变自己,以另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了大众的视野。
现在国人挂在嘴边的国潮,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再发展。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对传统艺术更多的关注和热爱带入养老机构?让长者们体验到国潮的魅力呢?
万颐养老福州万颐·智汇坊的社工团队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
“2
千难万阻也值得
发布了活动邀约之后,摆在福州万颐社工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长者克服畏难情绪”。
活动预热之时,鞋盒子皮影戏剧组总导演阮慧玲满怀着欣喜,想要把皮影戏这项非遗文化的精美手艺发扬光大。座无虚席的预热现场,给了慧玲信心的同时也给了她当头一棒。
现场一位爷爷在后方嘀咕:“这皮影戏是国粹啊,这么难的东西人家研究了一辈子,你想要用一两天就演一出戏,简直是异想天开!”
慧玲刚要据理力争一下,现场就变得窸窸窣窣起来,应和着这位爷爷的话。
果然,预热现场人头攒动,却没有人参加。本以为这样的国粹经典融合红色故事,可以唤起老一辈人的记忆,但是结果却和预想大相径庭。
“刚才介绍的是皮影戏传统的制作方法和演绎,以我们的现有技术肯定不能原汁原味的还原出来。但我们可以创新、简化传统皮影戏,大家可以参与进来,就当是体验一场非遗手工吧!!”
在工作人员苦苦劝说下,刘瑞彬奶奶愿意做这头号吃螃蟹的人,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最终,陈宝燊爷爷、刘瑞彬奶奶、陈荣琴奶奶、蔡健予奶奶四人报名了本次活动。
几位活动成员掏心置腹。长者对故事演绎的效果、团队的默契、制作的过程有疑虑,在总导演慧玲的安抚和带动之下,小组终于建立起来了。
这来之不易的组队机会,让社工团队喜出望外,能把这场非遗活动开展起来,无论结果如何,对长者来说都是一场美妙的体验。
“3
一群人做一件事的感觉是奇妙的
制作的过程,虽说辛苦、虽有碰撞,但总归是带着笑的。
陈宝燊爷爷是整场活动的核心角色,从剧本选择、讨论,到道具制作、编排、再到最后的出品,他不断贡献着奇思妙想,带领着整个小组不断向前。
有了好点子,接下来就是化思想为行动。保留皮影戏的精髓,即将光影表现留下,简化制作过程,即将皮影复杂的人物改良成“刻-缀-杆”。
在导演和陈爷爷的带领下,编剧组按照幕数整理每一话的剧本和台词,道具组将《英雄王二小》故事中的人物造型在仿皮纸上描摹、勾线、上色、剪裁。
刚把鞋盒子摆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个舞台过于粗糙。精益求精的长者找来几张彩纸将鞋盒子装饰了一番,尺子、胶水、胶布轮番上阵,甚至考虑到边缝的密合度。
为了打造一个较好的视觉效果,他们在边缝处装饰上了干花,还立了个手写小牌“皮影小剧场”,甚至还制作了报幕表和END。
当鞋盒子剧场的灯光第一次亮起时,小组成员惊呼出声。所做的道具贴近幕布后,人物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编剧组整理剧本时,发现王二小的故事简短,直接说台词未免显得干巴。于是,小组成员随即想到了院内的歌唱家——邹惠奶奶。
把《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放在故事开头作片头曲,能让整个作品更为鲜活。既然有配乐,那么场景中的枪声也可以通过音乐放出来,舞台就更丰满了。
在演绎的过程中,大家不断发现问题、复盘、改进:固定灯光道具、添加固定条放置皮影、给皮影编号、讨论修改出场顺序、人物走位......
虽有困难,但是办法多多,每位长者都经历了无数磕磕碰碰,但好在小组成员都有接受失败的勇气。
“我是全程在场的。一开始我主导,后续逐渐退为辅助,爷爷奶奶们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我便做好后勤,让他们尽力发挥所想。”总导演慧玲说道。
“4
皮影和长者的互相成全
努力,肯定会有结果。
在一周的排练之后,一场完美的鞋盒子剧场作品《英雄王二小》便以视频的形式完整的呈现到人们眼前。
养老机构里的艺术不是孤独,一场艺术创作的背后从来不仅是一个人。
可能对于大众来说,他们的作品不够精美、不够专业,配音不够流畅,但是在养老人的视角来看,这三分钟的视频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我们在作品的评论区看到了图中这样的评论。
这不就是养老人最想传递给社会的观念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非床榻在侧,而是可以自由地、快乐地、认真地做一些超越大众普遍认知的事情。
体验非遗也好、编排舞台剧也好,是长者那些不畏困难、精益求精、保持学习的品性让他们离着非遗文化更近一步。
一个是经由岁月的沉淀而流传至今的传统国粹,一个是渴求在晚年亦可以爆发活力的长者群体。一个不被时代制约,一个不被年龄桎梏。两者互相成全、互相成就,皮影这项传统艺术也经由万颐长者的亲身体验而走入更多人的心里。
这也是万颐养老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