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最新通报:医疗生态再造平安
2020-09-28 22:16  浏览:97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来源:36氪


从消费者到医疗机构再到支付方,痛点无处不在,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站立潮头。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得全球范围内开始重新审视医疗行业的重要性。如同此前非典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直接促进电商产业的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力量,此次疫情带来给各行各业带来危机的同时,也酝酿着转机。

医疗板块从未如此受到关注,从政策、制度再到市场,不计其数的公司都试图通过撬动医疗产业中的某个环节,推动健康产业向前发展。任何能够解决用户、政府、医疗机构、支付方痛点的产品都被反复讨论,互联网医疗等风口上的企业吸引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目光。

在未来十年内16万亿的中国医疗市场中,平安将通过平安好医生、平安智慧医疗在内的12家医疗生态圈子成员单位,为包括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在内的各方赋能,通过横纵联合的生态布局使得各个板块间有效互补,最终推动平安保险主业与之高度协同。


平安医疗生态逻辑

上周,平安在投资者开放日上首次全面解读平安在医疗生态圈中的布局。


这是一个以平安好医生为切入口的囊括多家线上、线下平安系公司,以科技为抓手,布局包括赋能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等医疗各环节的生态圈。人们印象中,平安集团是个保险巨头,但在医疗赛道上,平安已默默耕耘20年,这次终于亮出了一个超越一般科技企业、医疗企业的生态系统布局。

回到最初的起点,不禁发问,平安为什么布局医疗生态?这家巨头是带着怎样的思考进行全方位谋划?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开放日上表示,平安之所以打造医疗生态圈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医疗健康市场庞大。该市场规模预计2019年到2030年将从6万亿增至16万亿人民币,各方需求显著,并且处在有利的政策监管环境下。其次,平安医疗生态圈具有巨大的战略协同效应。通过生态圈,可为各个环节和对象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撬动生态资源,建立起科技壁垒,并对金融保险主业带来强大赋能效应,提供有温度、多场景、服务差异化的寿险产品。此外,平安已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形成了差异化优势。公司拥有强大流量入口,全面的线上线下服务网络,及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

在平安30周年的股东大会上,董事长马明哲就曾表示过,平安第一个10年专注保险,第二个10年专注综合大金融,第三个10年专注金融+科技,展望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将利用科技构建生态。

过去30多年,平安一直聚焦大金融、大医疗两大产业。平安构建的金融生态,和保险主业,乃至行业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了很好的赋能。而医疗生态,对于平安,对于外界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医疗领域,上至监管,下至患者,中间涉及到医疗机构、医生、工业企业、检测中心等多个环节。要打通各个节点,并不能只依靠在线诊疗的力量,只有横纵联合的生态才能撬动各个环节的痛点,系统性的解决问题。

数字已经证明,平安医疗生态圈能够系统化解决产业问题。通过赋能政府、服务医生、提升医疗机构运营、疾病管理、药品流通管理等多个环节促进中国医疗体系告诉运行。数据显示,通过平安智慧医疗产品服务,影像诊断耗时耗时从15分钟降至15秒内。目前,平安智慧医疗已在全国约90个城市落地应用,并在海外市场得到拓展,覆盖约2万家医疗机构,服务45万名医生,且仍在不断巩固和拓展当中。

生态对于金融的赋能,平安从顶层规划上就重要期望。尤其是,随着平安主业——寿险业务全面进入改革期,科技、生态所能带来的化学反应,是外界所期待的。

医疗生态圈对平安集团的协同作用则在于,通过自建互联网医疗体系广泛、高效地服务客户,生态圈内部能够充分进行质量控制,共同推动客均合同数增加,一方面使得个人客户价值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集团整体运营成本降低。

近年来,随着入局者的不断增加,保险市场的竞争逐渐进入到白热化,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如何延长自身的产业链条,多维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已成为保险行业的重中之重。

而平安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更广泛布局能够与主营业务协同健康服务。目前来看,市面上保险公司大多通过与第三方平台服务或者部分自建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健康服务。但是此类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三方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可控,或者面对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医疗资源有限。

自建生态圈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同时还能够保证服务质量、高效服务消费者,从而最终增加消费者在各业务板块的黏性,降低获客及运营成本。

开放日上披露的数据显示,平安集团每年新增15%到20%的金融客户来自医疗生态圈,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3.1个,而这一数字在不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中为2。另外,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AUM约1万元,而不使用的为5600元。


板块布局,构建壁垒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医疗需求日益增长,预计到2030年国内医疗健康总支出将跃升至16万亿。但医疗是个复杂的行业,从消费者到医疗机构再到支付方,痛点无处不在,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站立潮头。

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加提速了整个行业的进程,使得早在20多年前就已默默开始了自身医疗生态的建设的平安被行业内外所关注。

陈心颖在分享环节中表示,平安医疗生态圈以科技为基石,涉及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4个主要的参与方。横向打通上,从用户端出发抓住用户流量,从支付端长臂管理机构,并借助科技抓手,赋能服务方;纵向打通上,通过服务政府,撬动医院、医生、医药核心资源,赋能生态圈成员,建立竞争壁垒;生态协同上,与平安金融主业在获客、提升客户粘性、提高客均价值等方面产生协同价值。


具体到生态圈内的各个板块来看,面向用户及线上医疗服务的平安好医生已经积累起3.46亿用户、日均问诊量83.1万,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之一;平安智慧医疗则通过占据线下医疗医药机构、检验检测中心等,帮助医院提升运营效率,获取产品利润;而平安人寿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和平安医保科技则通过覆盖支付方来完成医疗消费的最后环节。

纵向来看,整个医疗生态圈已经实现了通过赋能政府、打通医院、医生和医药等各个环节的资源,并且平安集团凭借自身的体量优势,已经构筑起其他单兵作战企业无可比拟的生态护城河。

而在打通各方资源后,平安的医疗生态圈也实现了场景扩充。平安医疗租赁公司积累的3400家医院在政策鼓励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化的背景下,将直接成为平安好医生的服务对象。

与保险同业相比,平安在医疗生态中的布局,核心优势在于其手握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最高的流量资源,全方位的线上+线上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在生态圈建设过程中广泛的政府资源和服务能力,此外以及平安在人身健康保险领域积累的20多年的专业服务能力,这些都并非目前市场上其他同类企业所能比拟的。


科技加持医疗

生态圈的建设同中国平安近年来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陈心颖在投资者开放日媒体问答环节中透露,平安过去十年在科技研发领域投入差不多有1000亿人民币,而这其中有十几、二十亿左右的投入是投向医疗领域。

根据平安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为了打造领先的科技能力并且助力各生态圈的发展,平安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6008项,在全球的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排名榜中,连续两年居于全球第一位。

在医疗生态圈中,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是向生态圈内其他医疗企业进行科技赋能的主体,在成立的两年时间内,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取得的医疗科技专利数已经位列全球第二,在6项医疗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的成绩。

此外,生态圈内的其他企业也已经获得科技加持。平安好医生已经通过AI辅助诊疗系统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平安智慧医疗也将AI应用与患者的的慢病管理平台中;而平安医保科技则使用了AI、大数据和生物识别在内的多项技术赋能医保管理体系。

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技科学家谢国彤在当天演讲环节中表示,目前中国平安凭借30年来在医疗和保险领域的耕耘,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医疗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形成海量的知识图谱,这样的知识图谱也成为了整个平安医疗科技的医学大脑,来支撑各种各样的临床决策的应用,解决诊断治疗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量的数据本身就已经帮助平安构筑了护城河,更何况平安已经在数据基础上建立起了医疗科技平台,实现了产品大量落地。

而这些科技和数据使得平安集团相较于互联网公司能够更加深度的赋能政府医疗系统,更加广泛服务医疗机构。此外,平安集团还具备其他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庞大的底层保险业务,这些要素使得平安在同其他医疗科技企业竞争时,牢牢占据了领先地位。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的布局,平安集团已经在健康领域构建起了一个丰富到可以涉及到各个环节的医疗生态帝国。

整个生态的覆盖面、渗透率、专业性都意味着平安已经医疗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式赋能的独特竞争力。生态内,所有子板块业务互相联系,并且凭借生态的力量不断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成为了一个无边界的生态系统。

对于平安来说,它较保险企业拥有更长的医疗链条,较科技企业有更加落地的线下网络,较医疗企业,有底层保险数据和流量。而它自身也不断在生态内强化技术和模式的革新,而全部这些因素都使得平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起了专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壁垒。

过去,人们用金融保险标签衡量平安;未来,将不得不用医疗来重新估量平安。


发布人:033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