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城镇张天井村
张令华算得上一个名人
他不仅从一名打工者
打拼成为拥有千万身家的企业家
而且在功成名就后不忘初心
为了让家乡的留守老人
有一个安享晚年的港湾
出资创办养老院
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善心
在当地百姓中竖起了养老孝亲的标杆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洁白的墙壁、干净的宿舍,绿植葱郁,随风摇曳,老人们有的在悠然自得的散步,有的在晒太阳,阳光洒在老人脸上,温馨而祥和。这里就是张令华出资创办的养老院。
看着养老院中居住的老人,张令华满是感慨。幼时家中十分贫穷,年轻时很早就外出务工,艰难的经历磨砺出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性格。经过多年的积累,2008年,他筹资800余万元建立了平阴第一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平阴鑫源商砼混凝土有限公司,成为平阴首家具有专业生产资质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他的事业逐渐壮大,成为拥有上千万资产的企业家。然而说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心酸,他最感概的不是流过多少汗水,而是内心对父母的亏欠。
这是如今事业有成的张令华的心声,也是很多和他一样在外游子的心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年轻人增多,留在农村的孤寡老人也越来越多。想到村中还有很多像他父母一样的老人得不到周到的照顾,患病老人无法幸福度过余生,张令华毅然决定开办养老院,他要为农村留守老人创造一个安定住所,让他们晚年有个颐养天年的去处,也为在外务工子女们尽一份孝心。
田立其是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老伴患病,子女不在身边,田立其老人来的时候骨瘦如柴,生活难以自理。如今,在公寓的照料下,老人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张令华对这些老年人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经常来了解院内老人的生活状况,照料老人们的生活。张令华为空巢老人无私奉献的孝心与责任,也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信任与感谢。
为更好提供服务,养老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设置了100多张床位,26张多功能医疗护理床,16名专业护理人员,为养老院患病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进行康复护理。
养老院配备了标准化食堂,聘请专业厨师料理老人饮食,配备棋牌等娱乐设施供老人休闲玩乐。细致的服务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满足了更多老人“养老不离村,离家不离乡”的心理需求。
目前,张令华的养老院已经投入近150万元,运营中入不敷出,但他仍在着手购买康复设施、健身器材用于后续养老院的扩建,预计扩建完成后总投入要达到300万元。谈及后期资金问题,张令华表示虽心有忧虑,但要一往无前。
对家乡,张令华心怀感恩,对乡亲他视若手足,慷慨相助。连续多年被评为:平阴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十大孝星、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等荣誉,并多次位列济南市助人为乐好人榜。2010年张令华组织在外创业人员成立了张天井村家乡人慈善基金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募捐,年底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群众发放慰问品,他本人作为基金会的会长,率先垂范,已累计捐款60多万元。目前孝亲养老、扶贫帮困在张天井村已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张令华说希望自己的养老院可以让老人享有健康和有尊严的晚年,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依”,张令华也在积极践行这一诺言,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中华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