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自己的父亲在企业工作了20年,退休后养老金每月才1700元,而邻居大爷工作刚满18年,养老金就有2600多块钱,到底怎么回事啊?难道弄错了吗?
我是只谈一二,欢迎关注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社保和财经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缴费年限相同,为什么养老金差距这么大?
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当然了部分企业的职工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这部分人也被称为“中人”!
养老金在很多人嘴里也叫退休工资,人社部对养老金有哪些规定呢?
众所周知养老金领取条件有两个,一个是缴费年限必须满足最低15年,第二点就是要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一般是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或者55周岁,一般女干部会退休晚一点,女性的灵活就业人员也是55周岁。
想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养老金发放金额,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养老金计算的各项要素,养老金的组成部分是两个,一个是基础养老金,另一个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两者都有各自的计算公式。
01,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个人平均的缴费档次,一般都是从0.6—3之间,比如如果按照平均工资的60%缴费,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按照平均工资的2倍计算,缴费指数就是2。
这样一来,只要知道了缴费年限,上年度平均工资,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自己的基础养老金的水平!
从公式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上年度地区平均工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平均工资越高,养老金也就越多,因此在一些工资水平高的地区缴费或者发放养老金,以后水平是比较高的!
比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养老金水平会比吉林高不少!
02,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数
在这个公式里,很多人不了解“计发月数”到底是多少,其实就是三个具体的数字,如果60周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按139个月计算,如果55周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按170个月计算,如果50周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按195个月计算!
个人账户的余额÷计发月数,就能知道自己的个人账户能发多少钱的养老金了!
二,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是一个时代政策变革的产物。
如果一个职工是在新养老金制度实行之前参加工作的,而又在新制度实行之后退休的。
因为以前工作年限并没有个人账户,为了补偿这部分人作出的贡献,就以过渡性养老金的形式进行补偿。
过渡性养老金=个人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计发系数(1%—1.4%之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过渡性养老金,只有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业职工才有,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