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最新通报:闲不住的“热心人”,自创疫情防控新模式
2020-09-29 11:51  浏览:63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天津交通广播《1068帮帮团》的《公益会客厅》栏目时间,我们会陆续邀请优秀社区、优秀公益组织、优秀公益人物走进直播间,讲讲社区那些事儿。今天走进直播间的是紫瑞园社区。

来听今天的节目

↓↓↓


//

紫瑞园

社区简介

//

紫瑞园社区坐落于天津市北辰区瑞景街辰旺路与北辰道交口东南侧。社区户籍人口520人,常住人口4861人,退役军人49名,孤寡老人527名,残疾人28名,低保3名。紫瑞园社区下设一个居民社区,共有135个楼门,其中居民楼门134个,办公楼门1个。紫瑞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坐落于紫瑞园社区33号楼4楼,负责人么向辉,书记主任一肩挑。紫瑞园社区为党委建制,下设三个党支部,145名党员,专职网格员8名,志愿者156名。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统筹配置社区资源和设施,科学调配使用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凝聚社区党组织力量,汇聚各种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利用“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教育、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等全方位服务。2018年度被评为天津市“美丽社区”、天津市“节水型社区”,2019年度被评为“四星级社区”,我社区么向辉家庭别评为“北辰区最美抗疫家庭”。“1+3+7”模式被天津市委网信办公众号“网事津评”、“北方网”、“网信北辰”提名。

疫情期间的先进经验及做法

1、我社区将自创的“1+3+7”模式运用于社区疫情防控中,真正发挥获得显著成效。

2、疫情期间,深化网格化管理,利用14个网格,134个楼门群广泛展开宣传,压实网格责任,宣传疫情防控科普知识,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

3、调动各个组织围绕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如物业公司严防死守的同时,做好园区内日常工作;业主委员会代表民生,调动广大业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4、建立7支小分队,分别是宣传小分队、暖心服务小分队、邻里互助小分队、卫生清整小分队、环境消杀小分队、社区防控小分队、心理疏导小分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直不折不扣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5、充分发挥和调动下沉到社区的市、区两级干部,市级干部与社区书记组成复工复产帮扶队,不仅每天在门岗值守,还对社区的复工复产企业及小型商户进行政策宣传和入户指导,区派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配合做好门岗的严防死守工作。


//

四季花志愿服务队

//

在北辰区瑞景街紫瑞园社区,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着红袖标,在小区里巡逻,他们就是四季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已经69岁了,用社区书记的话说,他们都是“闲不住”的热心人。今年60岁的刘升梅是目前四季花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

当初加入时还挺有故事的,我那时候正犯更年期,这组织合唱团。那时候就成立了巡逻志愿者服务队,现在已经扩大到了180多人了。只要有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别管是拆违啊,双创啊,清理楼道啊,我们都跟着去。团队精神挺强的,这老大姐们都这么大岁数了,没有落下过一次,什么刮风下雨啊,夏天多热啊,都中暑了,大伙还都去了,只要有任务交代给我们的,我们就努力完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紫瑞园社区由于开发时缺乏整体规划,小区为开放式小区,外来人口多,小区治安环境差,入室盗窃、打架事件屡屡发生,种种原因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治安形势严峻,这个小区也成为了当地治安有名的困难户。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13年8月,紫瑞园社区四季花志愿服务队成立了,这些志愿者都是社区的居民,大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充分地发挥了义务志愿服务队的作用,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雪雨,不分白天黑夜,志愿者们每天都警惕地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小区内发生的一切。小区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意外情况时,他们都主动出面,为居民们排忧解难。队长刘升梅说:

反正大伙的事儿,我们都是热心肠,有一次我们楼道跑水了,人家就找到我们那去了,我们住六楼,他们底下就开始跑了。三楼那家女主人的耳朵还不好,我一看就帮着吧,当时电梯就一个卡,我就爬楼梯,挨家挨户的通知,那个水已经跑到六楼了,我说这个下水道可不能用了,我说你们都堵好了,咱们再找人修,修完了我又着挨家挨户的协商,还得家家户户的收钱,大伙都挺不情愿的,因为这个事儿不是一家的事儿,楼下漏了,楼上也漏水,可是倒水不注意的话,大伙就都漏,楼底下已经安装独立下水了,楼上不愿意掏钱,我们就去劝说,同时跟物业协商,他们给找来的人只管外面,不管里面,我跟居委会也打招呼了,居委会说你们先协商解决吧,最后志愿者们挨家挨户的劝完了,大伙都认可掏钱了,一家掏了50块钱。


近年来,由于义务志愿服务队的出现,小偷或骗子没有得手的情况,队员们已经很难统计有多少次。除了阻止小偷,谁家自行车没锁、门忘记关,甚至哪个居民家里闹矛盾,队员们都要去看一看。刘升梅告诉记者:

还有一个事儿,修这个房子,外墙这边有点漏,我们需要动用大额维修基金,大伙都得签字,不签字动不了这个钱。我跟楼里的李姨和贾姨一块儿,我们三个人挨楼挨户去劝,我们也听了不少不中听的话,好多人都说,你们是干嘛的?你们拿多少钱工资?我说谢谢你,我是自愿者,一分钱也没人给我,我做这个事儿不是为咱们大伙好么,咱们大伙把这个字签了,人家就能给咱们修了。帮助完人家心情特别好,感觉特别轻松吧。

从2014年至今,紫瑞园社区先后经历了几次大型的拆违工作。在拆违中,四季花志愿服务队彰显魄力,形成了强大的后盾力量。面对固执的违建居民,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主动帮助居委会工作人员与居民沟通,尤其是针对社区里个别的“钉子户”,志愿者们挨家挨户的耐心劝导。刘升梅告诉记者:

因为他盖得那个地方没有房本,按照法律来说也不合法,这方面也不能太任性,国家下来的条文都得拆,因为私搭乱盖这个小区简直不像样子,我们反复劝解,一点点也松口了吧,刚开始挺坚决的。虽然说不是太碍事,但是上面有文件条文要求,也没有办法,如果你不拆,别人也不拆,这条文就执行不了了,我们也是跑了好几趟,他们也理解,最后也拆了。


今年70岁的王喜平也是四季花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从幼儿园退休后,她就发挥自己多才多艺的特长,主动教团队志愿们唱歌,积极参加区里和街里组织的歌咏比赛,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喜平告诉记者:

反正教大伙唱歌,挺费力的,不会识谱啊,慢慢一点点的带着他们学唱,学会了一首歌,大伙心里也特别高兴,教会他们一首歌,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不仅如此,王喜平还主动帮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住在她家门口的老太太,儿女不在身边,常年独居生活,王喜平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去她家看看,只要有需要她二话不说,一次老太太在家摔倒了,幸亏她和老伴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王喜平说:

我们家对门是个老太太,家里没人,我们两家的关系跟一家一样,她有嘛事儿我跟我们那位都帮着,比如拿药啊等等,她干不了的事儿,只要过来我们就帮她,她把钥匙放在我们家,有时候有事儿她在屋里我们进不去啊,就把钥匙放在我们家。有一次,她从厨房出来,一下就摔地上了,起不来了,赶紧招呼,我们那位把她抱起来了,我哪弄的动她,老太太胖极了。还有一次她去王庄买菜去,这么一迈腿,有个铁链子挡着,这腿没过去,一下子就摔那了,鼻梁骨摔折了,腿也摔坏了,赶紧给我们打电话,正好我儿子那天来,我接着电话,让儿子开车就过去了,到她那扶着去了红桥医院,这个过程给她儿子和闺女打电话,告诉他们直接去医院。反正有事儿没事儿就去她那屋看看,有什么需要就给帮帮忙。


在紫瑞园社区像刘升梅、王喜平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目前四季花志愿服务队的人员已经发展到了35人。四季花志愿服务队就如他们的名字一样,永远美丽。“坚持传播正能量,维护社区团结稳定”,是四季花志愿服务队的服务精神所在,多年来队员们始终坚持无私奉献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区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

志愿者丁淑瑞

//

在北辰区瑞景街紫瑞园社区,记者认识了这样一位志愿者,她叫丁淑瑞,今年67岁,熟悉的居民都喜欢叫她丁姨。丁姨性格热情开朗,还是个热心肠,社区有什么大事小情,她都愿意帮忙。她说:

我就是热心肠的人,特别爱管闲事儿吧。


作为紫瑞园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她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奉献,不图名、不图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力支持社区的各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是社区志愿团队的“核心力量”。丁淑瑞住在36号楼1楼,在社区法治园建设中,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树木浇水、建园用电等都用丁姨家的,有时候甚至让施工工人去家里吃饭。丁淑瑞告诉记者:

我自愿报名说去我们家弄吧,我们家住一楼,接水就在我们家接,刚一开始倒无所谓,后面这一个多月天天浇水,这天天浇水,我就得在家等着,哪也去不了,从我们家接水,到现在那个管子还在我们家挂着呢,弄得我们家都是泥汤子,那怎么办呢,为了咱们社区好,为了大家的环境好点儿。

丁姨平时有个爱好,喜欢种花种草,社区里很多绿植都是她种的,被社区居民称为“树王”。 2019年社区建设法治园,那时候,36号楼花园一直是长期无人问津的地方,居民私栽乱种现象严重,由于在花园年久无人管理,居民私自种树,相互攀比,治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她首先身先士卒,将自己的爱树砍掉了十多棵。同时,积极配合社区书记召开的多次现场调度会,一趟趟找种树的邻居做思想工作,终于在她的协助下,私栽树木被顺利砍走,法治园施工顺利进行。丁淑瑞说:

作为一名志愿者,社区有什么事儿咱都大力支持,尤其我们家住在一楼,我住的树也特别多。社区书记说咱们得整理这个小花园,我说怎么办呢,作为志愿者也爱管闲事儿,我说这样吧,我带头把我种的树,该留的就留,不留的就砍,就动员我们小区里,谁们家有树,该砍就砍,把咱们小区都弄好了,环境就好了。谁都看着可惜,那怎么办,这块地方划成走廊,就得砍。为了咱们社区小花园变好。


优美的社区环境,离不开志愿工作们的努力,也离不开居民的辛勤付出和支持。丁姨坚持几年如一日的清理楼道墙上的小广告,看见贴广告的人就客气的劝走,没看见贴上了,就用小铲刀一点一点铲掉,让人进入洁净的楼道心情愉快。走廊窗户坏了,他主动修上;玻璃坏了,主动换上;楼道灯坏了,她主动出钱,换上新的;看见陌生人进入楼道,主动上前询问,为小区治安做出了贡献。她还经常帮助邻居牵线搭桥,解决实际困难。丁淑瑞告诉记者:

我们旁边门,有个老头和老太太,老太太去世了,老头去养老院了。我就是管闲事儿啊,他们家买了一个电动车,买了好几年了也没骑。我就给21号楼的董大哥说,给你们老伴买下来呗,他们老伴特别胖,坐汽车也做不了,我说董大哥这有辆三轮,我这管闲事儿一手托两家,我说给问问吧,我给老头的儿子打电话,一问还真卖。挺合适的才一千块钱,我们老伴又帮着给换电池。这车弄回来之后,我给整个擦一遍,董大哥老伴特别胖,坐公交也坐不了,迈不上腿,这个小三轮才这么矮,一片腿就能上去,现在老头瞪着三轮哪都去了。


为了让退休的生活不寂寞,实现退休以后的人生价值,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把生活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天除巡视社区,还自愿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主动为社区分担责任,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年迈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丁姨说:

我们22号楼有个刘姨,突然眼睛就不好了,她也不好意思说。她说我不能炝锅,也做不了饭了,我说您要是做不了饭了,我就天天都多做点,我给你送去。反正有时候我就蒸点花卷,蒸点馒头啊,蒸点包子啊,我就给她送去,有时炒点菜啊,我就给她送去。都是邻里之间吧,就给帮帮忙吧,做完好事儿就挺开心的,觉得做的事情挺光荣的。谁们家的事儿我都管,比如钥匙丢了,进不去了,怎么办,把狗放我们家,去单位拿钥匙。到现在为止,401的钥匙就放我们家了,我成保管的了。谁家有什么事儿都找我,我就是爱管闲事儿。

在紫瑞园社区,像丁淑瑞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志愿服务的精神,不仅为社区建设奉献了力量,也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END·

记者陈芳


发布人:2f9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