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邓芬芳,原创首发,欢迎转发分享
插图:电视剧《都挺好》剧照轮流式养老,是指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年龄大后,在子女家庭之间轮流生活的一种养这种养老方式对于子女来说看似公平,因为老人在每个子女家生活的时间都一样长,每个人照顾老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却是不公平的。
有人不解,老人能够在每个子女的家中享受到不同的生活环境,这样不是更加快乐吗?
可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一位八十岁老人的哭诉:子女们轮流养老,不如送我去养老院算了。
张大爷今年八十岁,在他人眼里,张大爷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几个孩子都很孝顺,无论张大爷去哪个儿女家住,都会被照顾的很妥帖。
但是张大爷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几年前老伴去世时,几个孩子出于孝心,提出接张大爷去家里住,省的一个人不方便,再说了张大爷年纪也大了,要是生什么病也好有个人照料。
其他几个孩子都很赞同,但是问题来了,张大爷去谁家里住呢?
经过一番商量,几个孩子决定轮流接张大爷去自己家里住,每次住四个月,然后又去下一个兄弟姐妹那里生活。
最先开始的,是大儿子家。
刚来到大儿子家的张大爷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身边的空气都是清新的,周围的楼也高高耸立。
但是大儿子家在六楼,张大爷腿脚不方便,上下楼十分不容易,每次上下楼都要费好长时间,走过两次后张大爷就不想再走了,干脆呆在家里。
儿媳儿子都要上班,孙子孙女都在外地上学,望着这个空荡荡的房子,张大爷觉得还不如农村里自由自在的舒服。
度过了四个月的孤单生活,终于到了二儿子家了,好在二儿子家虽然楼层高,但是有楼梯,上下挺方便的。
但是儿子儿媳也是每日白天上班,晚上虽然回家,但是已经很晚了,张大爷也不好打扰儿子休息。
好不容易熬到了去女儿家住的时间,虽然女儿家在农村,但是却自由自在的,没有太多拘束。
闲时就去帮女儿干点农活,和外孙说说话,女婿还经常买张大爷喜欢吃的东西孝敬他。
张大爷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
但是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四个月到期时,张大爷很舍不得,向女儿提出能不能以后就住在女儿家,不去两个儿子家了,但是女儿却说:"这件事,我得和两个哥哥商量一下。"
张大爷听到这句话很心凉,终于领悟自己于几个孩子而言不过是个负担,虽然能够去几个孩子家轮流住,但张大爷反倒没有了家的感觉。
与其这样,他宁愿去养老院生活,好过这样颠沛流离。
轮流养老或许对于儿女而言是一种孝顺,对于老人而言却是一种心酸
几个人儿女轮流抚养老人,在他人眼里看似是有孝心,但是老人心里恐怕不是这么想的。
当老人从一个孩子到另一个孩子家,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这包括需要适应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还有一些观念的不同。
比如在多数老人的观念里,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
他们哪怕有剩菜剩饭也想存下来留到第二天,还有冲水式马桶,老一辈的都是用洗菜水冲马桶的,这种冲水式马桶在老人眼里或许是一种浪费。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不方便之处,就如张大爷的大儿子家一样。
家住在六楼,这对于已经八十的张大爷来说显然是吃不消的。因为这不仅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还需要耗费很多的体力。
轮流式养老,意味着老人好不容易适应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又要被迫去另一个地方。
对于老人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幸福,不如说是一种折腾。
赡养老人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子女长大,老了却连一个定所都没有,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有时候老人想要的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日子,只是一个简单的安稳生活,仅此而已。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人们所说的孝,仅仅只是赡养父母,但是仅仅犬马也能够做到这点,如果仅仅赡养父母而不尊重父母,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现如今的很多子女却总是忘记了这句话,认为赡养父母就是一种孝顺,却没有问过父母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还有些子女忙起来更是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回家,何况是回家看看父母呢?
写在最后:
父母陪着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能说会道,陪着我们从蹒跚学步到步履安详。
每一步走来都那么不容易,等到老时,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怎能让人不感叹。
有句话说得好:"其实,父母也是一个希望被爱、会害怕黑暗、遇到困难也会伤心难过会哭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可是岁月叫他们伟大。"
每一个老人其实也是孩子,也渴望被爱和被呵护。
所以希望每个子女也能陪着"老小孩"慢慢变老,珍惜每一个相处的时光
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END-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