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后,养老保险费用还会再提高吗?我认为很可能,原因有2个,都很现实:
第一,老龄人口数量可能会更加庞大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也曾预测,未来20年,我国老龄人口每年平均将增长1000万,2053年左右达到4.87亿峰值,即我国每3人中有1名60岁以上的人。
老龄人口越多,意味着养老金的需求量越高,而退休老人所领取的养老金,其实就是年轻人现在交的保险费,并且现在每年养老金都在上调,如果说老年人口增速真的如预测中一样,这么快,那么,养老金账户的负担也将越重。
因为目前我国每年的新生人口也才1000多万,而且还在负增长状态,2018年新增人口为1523万,而2019年新增人口减少至1465万,如果说老龄人口上涨,与新生人口持平,或者新生人口继续下降,比老龄人口还少的话,那么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年轻人缴费养退休老人了,因此,为了保证养老金统筹账户的充裕,增加养老保险缴费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高于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养老金的发放和上调主要来源是养老金统筹账户,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有9.67亿人员在参保,其中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3482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266万,从数据来看,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比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多了近1亿。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缴费后的钱基本都进入了个人账户,并且还有政府补贴,等到个人账户领完了,未来肯定要从统筹账户继续给他们发放,相当于养老金统筹账户不仅要负担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员的养老金,还得贴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
如果说老龄人口增速加快,而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不能加速增加,养老金每年还要继续上调的话,养老金账户压力会非常大,之前社科院所预测的,养老金到了2035年会面临枯竭,可能不光是说说而已。那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费用,或者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账户中拿出一部分钱放到统筹账户,才能有效地保证养老金正常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