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热议[智慧养老在安防行业究竟是不是一场乌托邦?]
2020-09-30 00:56  浏览:33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在82家涉及养老产业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公司有14家,占比17.1%,仅次于房地产。

更有文章表示,我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2020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然而结合今年来安防企业的战略合作对象来看,很少有企业专注于智慧养老市场,如果养老市场真的肉多狼少,那么为什么很少有安防企业在此大兴土木呢?

而智慧养老到底是真有市场,还是一场乌托邦的梦?

到底什么是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也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即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整合政府、社会及社区家庭的资源,为养老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具体到安防产品上,具体应用有智能门锁、智能开关、智能床垫、看护机器人、多功能遥控器、可穿戴定位传感器、便携式紧急按钮、空调智能安全插座、玻璃破碎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等等。

总体来看,除少数老人专用产品外,智慧养老的产品线几乎涵盖了物联网时代大部分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说是与安防产业高度契合。

除了产品的相似外,智慧养老产业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2016年在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养老行业的下一步重点,是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2017年,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先后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在政策层面宣告中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智能+”时代;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同年6月,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支持建设一批智慧养老示范企业、示范街道、示范基地,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在如此多的政策支持下,智慧养老产业本应成为安防企业一个新的掘金场,然而截至目前,主营智慧养老的安防企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呢?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摆在智慧养老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难住了无数企业,那就是:盈利难。

难点多多,智慧养老发展缓慢

摆在地方政府和所有企业面前,盈利难是他们很难跨过的一条鸿沟。

政府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虽然中央对于养老的扶植政策很多,但是很难落实到地方。由于“土地财政”问题,对于养老企业最重要的土地拿地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事实上,地方政府出于对财政增长的需要,往往把土地多用于商业用地和开发用地,很难有地产用于慈善设施和机构。

企业

对于养老企业来说,其生存现状就更加惨了。根据调查机构调研458家养老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有20%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如20%有,50%的机构入住率不到50%。真正“一床难求”的只有49家养老机构,占全部有效养老机构的10%多一点。

而且在北京居住养老机构,每月至少要花费3000元以上,而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养老金仅有3456元,巨大的养老开支让很多老人都放弃选择养老机构。

这也就形成了养老企业战线长、资金压力大的普遍局面。甚至有很多养老企业反映,自己正时刻面临倒闭的局面,自己都自身难保,又何谈购买价格高昂的智慧养老设备呢?

此外,目前国内的养老企业很难支付专业的养老护工的费用。在这方面欧美国家的水平大概是2:1,即2个护工负责1个老人。而国内的比例是1:10,即一个护工负责10个老人,大量的不平等待遇让养老行业很难有新鲜血液涌入,进而很难扩大产业规模,引起其他企业进入。

在地域束缚和资金束缚的双重阻挠下,目前鼓吹养老行业万亿市场的人,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词。

对于安防企业来说,现在切入智慧养老赛道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盈利的渠道。而据专家预测,2020年-2030年将是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的井喷十年。

在此基础上,安防企业也不妨在耐心等待,等待切入行业的最好时机。

智慧养老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产业发展过程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智慧养老如同智慧城市中其他领域一样,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目前阶段,应该以务实的方式,在局部使用系统上多做文章。待技术基础较为葱郁、市场基础足够支撑时再考虑大平台、生态链的建设。

目前来看,AI与5G将成为智慧养老重要的变革因素,前者能让解决方案更加的聪明,后者则让系统更加统一。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智慧养老会有以下几个趋势:

(1)无感化——更人性:让长者和服务人员很少甚至无需操作便可实现应有的功能。

(2)少人化——更高效:减少过程工作的人员数量,如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大大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员开销。

(3)专业化——更科学:通过建立模型、人物画像、场景画像等方式,使服务的专业性、流程化、个性化更加合理有效。

总体而言,养老还处在青铜时代,至少还需要5到10年才能达到白银、黄金时代。其发展是基于整体社会经济水平、接受意识培养、老年群体特点等。未来智慧养老会依托于整体智慧科技的发展基础上,不断成熟和完善,并且以服务为核心的业态,会把医养、生活服务、管理等融汇至一个整体体系中。

新观察


发布人:7f17****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