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房子不可能是白菜价。具体原因如下:
1、房屋自古就是国人最重要的资产,不可能沦为白菜价。
(1)、住房在国民资产中占比很高,而且是城镇居民最重要的财产。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房屋做为最重要的资产,不仅仅是为了居住,同时又是一个家庭可以传承的财产。
现在和平年代,而且是盛世。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
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
(2)城镇居民资产配置单一,房产占比过高,房价的大幅下降后果严重。
从我国家庭资产的配置上看,很明显房产的占比过高,说明国人对于住房的偏爱。
尤其是近些年房价的大幅上涨,使国民购房的热情更加高涨,我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资产过于单一对于抵御风险并不是什么好事,正因为如此,我国房价不能大幅下降,一旦跌多了可能会导致大量家庭破产。
因此未来10年,房子不可能大幅跌价,更不可能是白菜价。
2、未来10年,对于房屋的需求一直存在,有需求就会有价值。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有需求,有市场,就一定有价值。
尤其房屋做为大宗商品。虽然现在从理论数据上中国不缺房子,但是实际上一直缺好房子,同时还有房屋人均持有量的不同。
对于住房的需求长期存在,尤其以下三类的部分人群未来对于房屋的需求一直存在
(1)、居住在老破旧小区的居民,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17万个老旧小区、居民超过4200万户,过亿人口、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
(2)、小产权居民,全国小产权房面积达到80亿平方米,8000万套,超1.2亿居住者。
(3)、未来10年城镇化,农村居民入城对于房屋的需求。
对于第一类,也就是国家新旧改的对象,虽然新旧改后,房屋的各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其中部分人群仍有购房需求或者通过置换购房。
第二类由于小产权目前国家已经明令不可能转正,由于小产权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不能入学,因此很多小产权居民也有购房需求。
第三类虽然城镇化率已近60%,未来还有至少15%以上的农村居民入城。
以上需求的存在,而且是大量的潜在需求的长期存在,在未来的逐步释放,一定会带动房价的变化,因此由于这些需求的存在,未来10年房价不可能白菜价。
3、由于房屋的成本一直处于上涨,尤其是土地价格,房价长期看还是以上涨为主。
未来10年,虽然有提出随着物业税的征收,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但专家论证,即使征收物业税也很难代替土地收入,因此未来10年土地的价格还是以上涨为主。
而土地价格的上涨,一定会体现在房价上,土地价格不下降,房价也很难降下来,更不要说是白菜价。
4、未来10年房屋投资仍然是普通人增值保值的首选。
我国居民过去一直有储蓄的习惯,以往一直是存钱为主。
经过这些年已改为存房。认为存钱,钱会贬值,而存房则不会。
中国对于买房置地的情节自古有之,尤其现在把购买房屋做为保值增值的最重要的方式,在未来10年会也很难改变。
5、未来户籍放开,都市圈之间的人口流动,会增加新的购房需求。
(1)、不同城市流动,在不同的城市购房。
(2)、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对于房屋有新的需求。
以上的2种情况,在未来10年是一种趋势,由于户籍的放开,人们的流动更加频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城市做为工作和居住地。
同时会根据自己的发展进行新的流动,因此对于房屋的需求也是变动的,尤其是一些年轻人。
这也是现在每个地区都在出台人才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的流入决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房价。
6、家庭小型化,夫妻新的居住模式及个性需求增加。
过去购房只是为了居住,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未来10年,人们对于好房子,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家庭,个性化的房屋的需求会增加,例如以下三种:
(1)、家庭小型化。
(2、)满足家庭成员对于房屋的不同需求,比如客厅的多功能化。
(3)、个性化房屋需求,满足度假及老年人养老。
从未来对于房屋的需求,以改善型购房为主,对于房屋品质的追求不会停止。
虽然“房住不炒”,对于房屋保值增值的需求一直存在,会从短期炒房变为长期持有的投资方式。
改变过去运用大量银行杠杆,变为以储蓄为主的购买模式,因此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是会稳步上涨。
大量潜在需求及改善需求,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新的需求长期存在。
这些需求在未来的逐步释放,一定会带动房价的变化。
因此由于这些需求的存在,未来10年房价不可能白菜价。
因此对于有购房需求的购房者,尤其是无房的刚需,对于未来10年,房子是白菜价这种说法,需要客观对待。当个笑话听听就好。
结语:根据自己需要和资金能力,结合自己当地房地产的情况吗,选择适合的机会,越早购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