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推荐】她养育了2子3女,晚年安置福利院,他们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2020-10-02 18:47  浏览:169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

10月的第一天,跟妈妈一起去福利院看了外婆。外婆得知我们要来,早早就候在了大门口。

看到我,她连忙迎接上来“宝贝,你来了。我的宝贝,你过得好吗”?外婆边说话,边张开双臂。我马上紧紧拥抱了她。

我早就超过了外婆的身高,外婆也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拥我入怀。

我亲爱的外婆,十多年没见,还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慈祥和善,喜欢叫我们心肝宝贝,也总是念叨着我们的各种好。

我和外婆相拥那刻,眼泪充盈眼眶。


环顾四周,福利院坐落在一个小乡村的尽头,是个回字形小院落。院落不太,但收拾得井井有条,中间是花坛绿植和各种健身器材,四周散布一间间房。

中秋时节,微风送爽。三五老人在院落中或房间门口,或拄着拐棍或靠着躺椅,或闲聊或闭目养神,似乎空气中都洋溢着一种安静祥和。

去外婆房间的路上,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诉说着她现在生活的情况,“每天大门都要紧紧关着,怕我出去了,就像坐牢一样”。

我不知如何宽慰,只是紧紧地搂着她瘦小的肩膀,就像小时候她搂着我一样。

几分钟就到了外婆居住的房间。房间偏小,只有几平米见方,带有独立卫生间和马桶。

内部配置2个床,1个衣柜,有空调,但没有热水器,可能是考虑到独居老人自己洗澡不安全。后来听外婆介绍,洗澡都是工作人员送热水过来,兑好冷水之后,协助老人完成的。


外婆一路招呼我们快坐下休息,一路挨顺过来“认人”。

“你是元杏,我的好女婿,你是个好人”,外婆站到爸爸面前,她认得爸爸,并能一下喊出名字来。爸爸憨憨地应着。

“我的大姑娘哎,你脚板这么小我抱来养大的,你受苦啦,养了果多伢”,妈妈逢年过年都会来看外婆,外婆自然是认得的。外婆边做着手势,边跟妈妈说话。妈妈眼眶也开始红红的。

人啊,只要有妈妈在,就可以小孩子一回。在外婆眼里,60多岁的妈妈还是她的孩子,她从小养大的宝贝。也只有这时候,才能看见妈妈娇羞和柔弱的模样。

“这是四华,老四,你来看外婆啦,你晓得孝顺,是个好宝贝”,转了一圈后,外婆认真盯着我看。

“外婆,我是庆华,我不是四华”,我认真地纠正着,但没指望外婆能记得我。毕竟多年不见,我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是庆华啊,哦,我的外孙女,是把了金山店的”,外婆说的“把”是“嫁”的意思,外婆记得我嫁到金山店了,我出嫁的时候应该是外婆对我最后的记忆了,所以她想起来了。


接着,是大舅、二舅、小姨、小姨爹,这些常来看她的人,她都记得,并一口口地夸赞大家的好,体谅着大家的不容易。

然后,继续重复第二轮“认人”。这次,她都认对了,并开始絮叨起来。

小舅调侃着说,外婆要开始回忆了。

2

妈妈是外婆抱养的丫头,但外婆的母爱,从未缺席。这种爱一直顺延到我们外孙辈。

当初,妈妈生了我们姐妹四个丫头,我家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虽然爸爸不算重男轻女,但在那时农村的大环境中,妈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是外婆,一直体谅着妈妈的辛苦。虽然,她生活也不富裕,也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但她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她温暖的言语,一次次地安抚着妈妈的心。

虽然,外婆后来有了自己亲生的两儿两女,但外婆依然疼爱妈妈,也疼爱我们。

小时候,大年初一拜年,我和妹妹最爱去的就是外婆家。

与爸妈对我们的“严格管教”截然相反,她对我们,从来都是笑脸相迎,即便犯了错,也从不苛责;她总是担心我们家小孩多,吃不好。

每次我们去拜年,一定会有各种好吃的食物等着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鸡腿和饺子。我知道,那是外婆养了一年下蛋的老母鸡,是专门为我们留的,她自己是绝对舍不得吃的。

她总是会对我们说,“外婆家的鸡腿,是留给外孙吃的。而且一定要吃完,这是规矩”。


小时候,我们怕坏了规矩,总是很听话,不仅会把鸡腿吃了,而且鸡肉带汤都会统统吃光喝光。说来也奇怪,吃完了外婆家的鸡,似乎再也不欠别人家的,别人家的鸡腿也都不香了。

记忆中的外婆,总能想方设法变出我们爱出的食品来,我们隐忍了一年的馋虫,就这样被外婆轻而易举地满足了。比如:炸麻花、糖糕、还有各种已记不起名字的小零食。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外婆识字。

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农村,男人识字已属稀罕,更何况一个女人。依稀记得,好像说是外婆的父辈曾经是地主,外婆念过几年私塾,因此识字。(具体已经记不清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外婆曾经当过妇女队长,婚后几年未能生育,但能干的名声和好人缘在外。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重男轻女的亲外婆,在多次“访人家”后,将自己的女儿我的妈妈送到了搁着几个生产大队的外婆家。

我们身处不同年代,也许不能理解不同年代人的思想。逝者已矣,我们暂且不论长辈们的是非,但足可以看出,外婆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算得上是个“人物”。

外婆识字,也倡导教育。

所以,即便是养女,妈妈也得以上过三年学。听说,后来是妈妈自己死活不肯去,这才辍学,开始挣工分。

舅舅和小姨们,也最终未能遂外婆愿,用她的话来说,“没有一个在读书这条路上有出息”。后来,外婆得知我考上大学时,是很高兴的。

外婆也一直叮嘱后辈们,一定要好好培育后代,多读书。

庆幸的是,小姨的子女们终于在读书方面“逆袭”,都是研究生毕业,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有所建树。


3

外公早逝,外婆从去年开始,就不太认识人了。人也越来越糊涂,经常一个人去菜地就忘了回家。还有时,家里煤气灶点着火,她就不见了人影。

村里人多次找妈妈和舅舅提及这些琐事。妈妈实在放心不下,和舅舅小姨们商量之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送她来福利院安享晚年。

一方面,这家福利院离家不远,随时可以接回家小住;

另外一方面,舅舅和小姨们搬去城市里多年,也都有各自的家庭,有了儿孙辈。他们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不便照料。

那么,去福利院养老,便成了外婆最好的选择。

与其说是外婆最好的选择,不如说是外婆养大的两儿三女(包括我的妈妈)最好的选择。

是的,福利院将是外婆最后的归宿。她将在这里度过余生,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时光。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长辈渐渐先后离开了我们。随着他们逝去的,还有我们所有的旧时光,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关于一去不复返的美好光阴。

外婆老了,但永不磨灭的,是那段漫长的儿时的记忆。

记忆里,有村口的张望和守候;有吃到嘴里甜得化不开的糖;有过年时喂撑你到肚子疼的鸡腿;

这世间,外婆在,童年仍有来处;外婆去,童年便只剩回忆;

这世间,有一种隔代亲,叫做外婆的爱。


发布人:d074****    IP:106.39.4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