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亿。
为“解决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已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34亿元。解决“大城市养老”的办法其实并不少,如下面所提及到的三种方式。
(1)城企联动普惠养老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委联合推动实施的一项旨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一项全国性举措,要求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及随 CPI 等因素动态调整价格机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例子:京津冀区域
在京津冀区域,实行养老扶持政策随户籍老人走的新模式,对于跨省养老的老人,协调养老助残卡、医保卡的跨省使用,北京户籍老人戴百祺选择在河北一家养老院里养老,在这里她的养老助残卡、医保卡都可以使用。
“在这里用北京的医保卡看病跟在北京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不要去垫钱,那就方便多了,原来你得回北京报销。”
京津冀地区也将打破地域壁垒,支持养老护理和专业服务人才在京津冀区域内流动。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除享受养老机构所在地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外,还可以叠加享受老年人户籍所在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
河北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可享受到河北的床位运营补贴,而且可以享受到天津和北京的床位运营补贴,有效缓解了养老机构的运营压力。
(2)借助互联网手段,打造“智慧养老平台”
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需求匹配”,老年人与护理员分别将爱好、信仰等近百个细节输入系统,自动匹配供方与需方,破解传统专业照护上门供需间信息不对称、服务无标准、效果难评估和价格不透明的需求痛点。
推出码上办、一卡支付、无卡支付、助餐结算及高龄津贴信息化管理等服务,为老人提供越来越便捷的助老服务。
平台归集各市县个性化养老系统数据,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养老政务、公共、公益服务,链接市场服务。
例子:武汉
在武汉依托“互联网+”,整合线下的养老服务提供商,将全市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的李昌炎老人就会通过手机订餐,到午饭时间,热气腾腾的饭菜就送上门了。武汉市江汉区花楼水塔街在家里养老居民李昌炎:吃饭、买药、打扫卫生,手机一点就都解决了,子女们放心我也舒心。
新时代的高科技真是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这种便利的养老服务模式得益于去年武汉市政府出台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政府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引入辖区内的餐饮店、家政点、医疗机构等服务商入住,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老年人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预约基本的助餐、助洁、助医服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还可以短期托养,并进行康复训练。
武汉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郭欢:我们会把血压等这些数据录入到老人的健康档案里,并及时推送到老人子女的手机上,让子女们随时随地就可以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
目前,武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经整合线下为老服务商1862家,为中心城区40个街道开展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等服务。
(3)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十三五”期间,从《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国务院层面政策的出台到《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具体管理规定的面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大环境正不断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已经超过761万张,养老机构超过3.4万个,其中社会力量占比超过50%,在北京、上海等地,这一数字已超过80%。同时,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达到59.4万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医养结合”探索初见成效、养老金连年提升、近3000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落地,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中国式”养老的四梁八柱日渐成型。
我国的老年人正站在人生的下半场,开启着别样的“新生”。
找养老系统,上【金养通】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