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应对气候变化传播案例(9)| 一本科普漫画和它掀起的“涟漪”
2025-07-02 08:14  浏览:42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6月3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应对气候变化专委会在武汉首次发布应对气候变化传播影响力案例,旨在展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激励更多媒体和社会各界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自应对气候变化传播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各理事、会员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将案例整理刊发,今日刊发中国环境报《一本科普漫画和它掀起的“涟漪”》。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一本科普漫画和它掀起的“涟漪”


不久前,童书编辑兼法语译者张蕾的新书——《关于气候变化的 10 个误 解》正式出版。拿到书时,开心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她在气候变化领域所完成的第一件“大事”。

如今,气候危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作为普通人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点什么?张蕾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投入到这本科普读物的翻译出版工作中。

3年不购新衣,身体力行践行低碳环保

张蕾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意识的。她自诩“曾是不关心风雨只关心风景的文艺青年”,在2018年之前甚至一度深陷消费主义带来的快感中。

“直至2018年,我接触到北京一个倡导零垃圾生活的环保社群——零活实验室,才开始真正关注环保议题。”张蕾告诉记者,社群分享的一些绿色生活方式及理念深深感染了她,还有社群组织的观影活动,比如像《无节制消费的元凶》等纪录片,让她了解到环境问题与个人消费息息相关。此后她便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我好多年不点外卖,如果不得不点,也只接受纸袋包装的快餐。2020年—2022年,我还坚持3年没买衣服和鞋子,现在很多衣服都有10年以上‘高龄’。此后也计划一年不超过4件。”细数起日常生活的低碳行为,张蕾满满的成就感。

在当前的环保议题中,张蕾最关注的是气候变化领域。2020年,一次偶然体验“气候拼图”游戏的契机,让她深切体会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森林火灾、洪水、干旱、冰川融化……因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变暖,也带来了更频繁的气象灾害。

这也让张蕾开始思考,能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做点什么?当她与那本科学严谨又通俗易懂的法国气候科普漫画书相遇时,一切变得清晰起来。


《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由法国开发署的气候专家和热爱环保的插画师联手创作,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编写,在保障严谨性的同时,还用富有表现力的漫画呈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让每个人都看得懂。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气候变化教育,通过一本好看又好读的漫画书,把这个看似遥不可及、‘与我无关’的话题讲明白,消除大家对气候变化的种种误解,让更多人知晓地球正在发生的事情,鼓励每个人立刻行动起来。”张蕾希望把它翻译成中文,让每一位关心地球、热爱祖国绿水青山的人都能读到这本书。


化身碳路先锋,为气候科普贡献绵薄之力

编译工作并不容易。听说了张蕾的想法后,领导曾回复她三个字“很难做”。首先,担心这本书市场较小。

“气候科普类的漫画书,有阅读年龄门槛,适合至少9岁以上的孩子阅读。但往常都是0岁—6岁低幼龄阶段的书比较好卖,因为是童书阅读刚需期,之后学业压力增加,这种课外读物就没那么受欢迎了。”张蕾解释道。

其次,图书市场上已有类似主题的绘本,但或者内容浅显,或者主题太过严肃。“于是大家对这种题材的图书,慢慢失去信心。”

此外,在编译过程中,也面临很多专业难题待攻克。“我并非气候变化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面临对科学术语的表达和数据来源验证等很多困难,在编译过程中,如何将法语转换成适合中文的语境, 标题如何翻译得既准确又有趣也是我脑海中常思考的问题。”张蕾表示,这些困难都没有劝退她,她希望化身“碳”路先锋为气候变化科普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为解决编译专业术语难题,2022年10月,她加入了自然之友“玲珑计划——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第三期,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跟随气候领域专家的课程学习专业内容。“有了这些课程打底,让我对此前知晓的气候变化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也让我的编译工作变得轻松了许多,实现了从字面化到本土、专业化编译的转变。”

之后的几个月,除了完成项目组提供的专业课程,张蕾还查阅了大量中、英、法文资料,并多次与原作者进行邮件交流,也与国内的气候专家对书中的每一处细节进行探讨……经过反复修改,这本书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


这本图文并茂的气候变化科普漫画书,剖析了大众对气候变化最典型的10个误解,比如,“气候变化并不存在?升温2℃,世界不会改变?无所谓,2100年离我们还很远……”,它以故事化、戏剧化的讲解,通过多个漫画角色的情景对话将知识娓娓道来、将误解一一击破,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每个人可以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采取哪些行动。

图书一经出版,受到业界诸多好评。“这本书通俗易懂地讲述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深入思考绿色低碳转型,倡导全民行动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评价其为“一本难得的气候变化科普好书”。很多读者也表示,之前对环保和气候变化有很多疑惑,读完这本书后得到了解答,对环保议题有了更多情感上的连结。

借助社群传播,扩大气候科普的“涟漪”

图书出版发售并不是最终目的,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才是张蕾的初衷。“我希望这本好看的科普漫画书,能吸引更多人了解气候变化的成因,以便每个人都能‘尽我所能’,为人类共同的未来行动起来。”这本书就是一个开始。

张蕾发起了《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领读者招募计划,寻找关心气候问题、愿意带领更多人了解气候变化、鼓励更多人行动起来的伙伴。

记者注意到,招募对象还要求拥有线上或线下的社群,比如,拥有新媒体账号或阅读推广群,亦或拥有教育机构、环保协会等的线下社群。“气候科普类图书专业性强,不能按照普通读物去推广,所以我考虑先将这本书触达给已经有点环保意识的人,利用他们的社群号召力去扩大气候科普的‘涟漪’,这样影响力会更直接、更深入。”张蕾说。

目前,招募计划已结束,张蕾在自然之友“玲珑计划”项目组和伙伴的支持下,筛选出100名领读者,他们中有肩负“双碳”和“垃圾分类”任务的社工;有环保NGO、企业、社会组织代表;还有各地学校的老师、学生以及绘本馆的负责人……领读计划要求领读者在各自社群展开活动,在有时间和余力的情况下,组织社群完成至少一场围绕本书的线下或线上的读书会,并将活动过程和结果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反馈。

在进行领读活动中,让张蕾印象最深的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体)实验学校老师陈才英发起,除了领读图书外,还将这种创新的科普活动应用到学校教育中。

“这正是领读者招募计划想看到的结果,我们以社群为触角,辐射带动各领域关注环保议题的个人,进而让个人再影响带动他所在领域的群体,形成一个正向的传播链条。”张蕾说。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张蕾表示会充分利用线下图书分享会,宣传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知识,还会编译与环保议题相关的科普图书。她相信从“我”开始的气候行动力量,是每个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步。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记者:董亚楠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发布人:3aa0****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