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人民法庭工作
2022-08-31 09:40  浏览:380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Q

人民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劳动权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被列入今年人民法院的重点工作。请问下一步将有哪些具体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妥善审结各类涉民生案件,发布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各类民生案件3600余万件,出台涉食品药品、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争议、医疗损害责任等民生领域司法解释,引导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更加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进制定新就业形态司法政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人格权益保护。发布人脸识别司法解释,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新增平等就业权、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案由,依法审理毕业生就业歧视、人格权侵害禁令等案件。下一步,要推进制定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加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依法惩治网络侵权行为。

三是保护人民财产权益。发布物权编司法解释,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强行啃老无居住权案”等典型案件,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下一步,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依法审理土地征收补偿等案件,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是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制定婚姻家庭、继承编司法解释,严惩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依法审理“离婚家务补偿案”等案件,坚决反对家庭暴力,已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近1.1万份。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制定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解释,对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证明标准、违反禁令的刑事惩罚措施等问题作出回应,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审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等英烈名誉案、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案、高铁霸铺案、号贩子逃跑摔伤索赔案等,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政策、司法裁判,以裁判引领规则,以规则引领风尚。

Q

天目新闻记者: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全新的法律问题。比如,随着近年来“双十一”“6·18”这些电商节的兴起,请问人民法院是怎么处理电子商务领域这些纠纷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涉电子商务领域纠纷也快速增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依法审理各类涉电子商务领域案件。

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对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网络消费领域相关问题作出规定,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

关于格式条款,对“签收商品即认可商品质量合格”“经营者享有单方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等常见“霸王条款”说“不”,明确有上述内容的格式条款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关于网络消费欺诈,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量、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应当依法认定为无效。

关于网络消费不规范促销,规定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得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由,主张免责。

关于直播营销,分别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自营责任、不能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真实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时的先付责任、对销售食品直播间经营资质审核义务的责任、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直播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时的连带责任。

关于外卖餐饮,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未尽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等法定义务的责任及委托加工情形下的权利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将持续关注电子商务领域案件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出台新的网络消费司法解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为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主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准确适用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调解规则,推动完善电子认证等数字应用基础设施,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对诉讼模式的选择权和程序利益的处分权,提升在线电子商务纠纷化解的质效。

Q

红星新闻记者: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人民法庭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等方面将如何发挥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

人民法庭处于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是推进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先后两次召开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人民法庭工作。2021年又出台指导意见,确立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原则,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是中国的根脉。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法庭布局,依法妥善化解各类涉农纠纷,通过专业化法庭公正高效审理涉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案件,保障农业农村发展,服务深化农村改革。全国各地涌现一批诸如“环保法庭”“旅游法庭”等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人民法庭。积极开展人民法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二是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治则天下安。2016年至2021年,全国人民法庭审结案件2537.7万件,约占基层法院结案总数的25%。紧紧依靠地方党委领导,紧扣市域、县域治理需求,推进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蓬勃发展。驻庭特邀调解组织、调解员数量明显上升,司法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推动构建源头治理、诉前化解、司法审判三道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防线,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三是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依法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相邻关系等一大批涉民生案件,强化权利救济,维护群众权益。依托“车载法庭”“马背法庭”“背包法庭”等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一站式建设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人民法庭得到集成应用,均等普惠、便捷高效、智慧精准的一站式服务,更加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公平正义。

(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14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0期

编辑/孙敏


发布人:ba2d****    IP:117.173.4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