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摆贝村借力“村超” 苗族文化与特色产业焕发新生
2024-11-08 09:40  浏览:154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中国乡村振兴全媒体王起

自2023年贵州省榕江县的“村超”赛事火爆出圈以来,它不仅让球场上的比赛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还让场外的民族文化展示焕发了新的活力。摆贝村,这个位于兴华乡北部的苗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闻名。借助“村超”赛事带来的流量,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苗寨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曾经的摆贝村尽管自然景观令人赞叹,但发展却面临着不少挑战。“摆贝村的土地零散、地势险峻,人均耕地面积仅0.37亩,且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摆贝村的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小规模自给自足的阶段。”摆贝村的第一书记罗丽萍表示,虽然温饱不成问题,但在提高收入方面仍存在诸多难题。

去年6月,随着“村超”赛事的热度迅速攀升,一位特别的老人在赛事中的文艺表演环节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他身着苗族的传统服饰,以“村超爷爷”的身份出现,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关注,罗丽萍迅速行动起来,她联系村民,组织大家赶制蜡染等特色产品,并开通了“摆贝苗寨”的网络平台账号。她尝试通过直播带货和发布短视频的方式,将摆贝村的文化和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罗丽萍还积极与帮扶单位和“村超”品牌公司进行沟通对接,争取到在“村超”球场设置公益摊位的机会,为村民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这些出圈的家乡蜡染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摆贝村旅游观光,并购买当地的蜡染和刺绣产品。新媒体团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了328条宣传视频,累计观看次数超过1000万,这样的高曝光率让“摆贝苗寨”和“摆贝蜡染”等关键词持续出现在全国球迷的视线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还吸引了许多青年劳动力回乡创业,为摆贝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民正在制作蜡染

作为“村超”赛事后首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潘发勇和龚良兰夫妇亲眼见证了短视频和直播如何为家乡的特色产品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传统手艺现在也能赚大钱了,一块小小的蜡染作品能卖到80元!”潘发勇兴奋地说道。就在去年九月,尝到了新媒体带来的甜头后,他在村里开设了一家名为“月亮山部落”的蜡染作坊,主打蜡染体验服务。潘发勇和龚良兰夫妇共同管理着这家作坊,潘发勇主要负责接待游客和担任导游,而擅长蜡染技艺的龚良兰则负责处理订单。自2023年6月以来,摆贝村的蜡染和刺绣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记者了解到,村集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收入达到了12万元,同时带动了村内手工艺人收入超过60万元。


摆贝村民宿外景


摆贝村民宿

除了蜡染和刺绣产业,摆贝村民宿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如今,村里不仅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高端民宿“栖山海”,许多村民也将自己的老宅房间改造成民宿以接待游客。此外,村集体还租赁了村民闲置的老屋,并将其转型为民宿。目前,村集体已有两栋老屋改造完成,共计5间客房开始营业,同时还有6栋老屋正在进行紧张的改造工作。这不仅使得原本闲置的农房得到了有效利用,促进了民宿业的繁荣,还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苗族文化和购买当地的农副产品,为摆贝村创造了显著的额外经济效益。

随着住宿、餐饮、旅游和教育等消费领域的不断扩展和优化,摆贝村正在逐步完成从传统农业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在2023年,全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业总收入达到了80万元,人均收入增长了11.74%,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了93.97%。未来,摆贝村将继续借助“村超”赛事的热度,加强民宿产业、蜡染和刺绣产业和文化振兴等方面的工作。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发布人:7a9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