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孙中锋
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张玉琼
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如何理解积极老龄观?
孙中锋:积极老龄观强调老龄化是使老年人保持健康、参与社会和获得保障的机会尽可能最大化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积极老龄观肯定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倡导各方不仅要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要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参与社会,充分发挥其技能、经验和智慧,为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展现老年人作为,从而使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力转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相关部门如何创新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推动落实积极老年观?
孙中锋:践行积极老龄观,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积极营造积极老龄化社会氛围。在政府部门层面,要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与老有所为相关的部门规划和工作中,带动全社会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老有所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社会层面,破解可能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障碍。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把老年大学建设成老年人融入时代、服务社会的“加油站”。社区可以支持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在企业层面,抓住银发经济的机遇,开发更多适老产品,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张玉琼:《“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就“践行积极老龄观”提出了三方面举措: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扩大老年文化服务供给。落实这些举措,需要相关部门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教育养老、文化养老等问题,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老龄事业发展投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老龄产业健康发展,比如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及其新模式、新业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可携带设备等技术和产品发展养老服务业,实现老龄事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记者:老年人应如何树立积极老龄观?
张玉琼: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不仅要保持身心健康,而且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还要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老人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或教书育人,或当志愿者,或上老年大学,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他们通过“有乐趣”的工作,发挥“被需要”的社会价值,展现“不掉队”的精神面貌。所以,老有所养、乐享晚年,应该是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树立积极老龄观,老年人要少些晚年迟暮的喟叹,多些“老骥伏枥”的豪情,面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新现象,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敢于尝新尝鲜,体验新生活。同时,也要强化“过来人”的自信,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经验和特长,用老年余热继续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老有所为中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培厚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