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看辽宁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2020-10-22 17:32  浏览:1764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故土难离,对于很多农村的老年人来说,养老不离开乡土的传统观念深厚。对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来说,一锅饭吃一天、一个菜吃三餐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常态;同时,很多流动到城市的老年人,很难适应城市生活;此外,有些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或者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有养老需求却无力支撑……

养老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农村养老既是养老领域的难点、重点和焦点,也是养老领域需要补齐的最大短板。

作为老年人口大省,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大省,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如何破题?近年来,辽宁省围绕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薄弱、养老服务能力欠缺、有效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从突破解决现实困境、精准对接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入手,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整合养老机构无依老人可安享晚年

楼房、电梯、地热,每个房间有呼叫器、电视、衣柜,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有活动室、健身区;老人每天有水果、牛奶等间食,开辟了种植、养殖区,让老人吃上放心肉、菜;乡镇中心卫生院定期来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为老人看病开辟绿色通道;健康区、半失能区、失能区分区获得不同级别的照护……这是黑山县区域中心敬老院的标配。

然而,几年前,县里的敬老院却并不是这样。“以前住在平房,自己捡柴火、生炉子、烧炕。”住在黑山县常兴区域中心敬老院的老人李继全说,新的敬老院“环境好、伙食好,都长胖了”。

黑山县有21个乡镇,整合前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敬老院,为近500名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提供服务。这些敬老院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成以上靠火炉火炕取暖,且不同程度存在电路老化、墙体开裂、屋顶漏水、消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造,但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2016年,黑山县经过调研,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3座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辐射周边乡镇,形成覆盖全县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乡镇平房敬老院全部撤销、五保供养对象全部入住楼房。李继全就是2016年年底告别了拾柴取暖的日子。今年,第三座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大虎山区域中心敬老院已在4月份竣工,不久老人即将入住。

“我们县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在保证特困老人供养服务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社会化运营,招募社会养员。等疫情平稳后,我们将尝试开放活动场所,为所在乡镇的老人提供娱乐、助餐、日间照料等服务。”黑山县民政局局长王岩介绍。

“近几年,我们相继整合了30所乡镇敬老院,新建6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并将整合后闲置的乡镇敬老院改造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满足农村留守老年人服务需求。”锦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李军介绍,为改善农村因病致贫困难家庭的生活环境,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锦州市自2010年以来,致力于连续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使近5000个家庭实现“托管一人、幸福全家、儿女减负,出外务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将所有农村“三无”老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并落实了照料护理补贴制度。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需要多方发力。一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

激活社会力量老人享受养老服务不离村

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养老不离村是很多农村老年人的现实需求。老年人去哪里活动、交流问题?日间生活照料怎样解决?能否享受到助餐、助浴等服务?

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因地制宜,激活社会力量,推进社区、村养老服务站建设,拓展服务内容。

大屏幕放着二人转,屋里有跑步机、台球、乒乓球、象棋,室内外宽敞的空间,都可以跳广场舞……锦州市黑山县马圈子村,爱心托老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设施齐全。“村里有很多人靠蔬菜大棚为生,忙时村民将老人送到这里,日间照料或者短期托管。”托老所负责人李晶告诉记者,老人可以在这里实现“白天出门就餐、娱乐、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这家托老所是社会资本建立的民办养老机构,依托农村这样的机构,当地民政部门利用福彩资金,出资购买了部分设施,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于全村居家养老的老人。

在鞍山,村里的老年人也同样可以享受到类似的服务。

一大早,海城市腾鳌镇前甘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就热闹起来,来自海城市高坨镇的老年文化志愿者到村里演出了。演出者是老年人,而观众也是村里老人。

服务站是由社会资本投资,利用前甘村小学改造而成的,为全村的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供餐助餐、日间照料、洗浴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洗浴、免费早餐,70周岁以上老人早餐、午餐均免费。

“孩子不在身边,我和老伴儿平时就在这儿活动,锻炼身体、看看节目、扭秧歌、唱歌,早上和中午免费吃饭,晚上回家自己做饭,正好也烧炕了。”前甘村73岁的王玉芬老人告诉记者。

海城市耿庄镇北耿村村委会的楼上,73岁的杨泽民和往常一样到村里活动室下棋。中午时,大家可以在村委会做饭。感觉累了,还能到休息室床上歇一会儿。

2015年,依托村“两委”用房,北耿村成立了互助幸福院。“村里为老人准备了米,有时大伙儿也自带,活动累了自己做饭。儿女临时出门,如果不放心,老人也可以暂时借住在这里。”村党支部书记赵玲说。

通过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互助幸福院,解决了散居的农村特困供养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方便老人之间互助交流,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被称为“家门口的养老院”。

几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春种秋收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8年年初,岫岩满族自治县民政局依托社会公益组织进行试点,将春种秋收服务纳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创制“春帮秋扶”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积极宣传、走访调查、摸清需求和服务供给的基础上,设立需求热线,将老年人的种粮需求和供给服务零距离对接,做到送货上门、耕种到户、收粮在田,将助耕居家养老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有效地解决了留守、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种地难等问题。

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突破围墙限制,开展服务延伸;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留守老人关爱之家等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各类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一系列探索实现了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得到居家养老服务。

破解难题需在转变思路上做文章

近年来,为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辽宁省也在全力打造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辽宁路径。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制度,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全省各地积极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6.8%,为农村居家老年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助医等集中式服务以及维修家电、水电费代缴、辅助农活等个性化服务,补齐了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短板。

“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需要在以往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思路。”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障对象上,要从单纯保障农村特困老年人向为全体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转变,根据老年人不同经济和身体状况,提供无偿和低偿服务;在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发展机构养老向促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转变,适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特点,满足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在家养老的实际需求;在服务提供上,要从政府直接办向政府重点购买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适量的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机构和服务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工作推动上,要从单纯培育发展向建管并重转变,深化养老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培育具有竞争活力的养老服务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来自城市的退休老人选择到农村养老。

“这里环境好、安静。”在黑山县的一家民营养老院,88岁的老人李慧芬告诉记者,她家在沈阳,因为肺不好,经常咳嗽,特意选择了远离大城市的农村养老院。

为满足城市人回归田园的需求,一些农村养老院专门打造了自有“农场”:果园、菜地、养殖基地等。

在盘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助推民宿旅游与休闲养老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互动式异地养老。在大洼区石庙子村、平安村、杨家村等村屯建设民宿,作为旅游养老设施对外营业。同时,从这些民宿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农村互助幸福院用房,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旅游旺季或周末期间,可随时转变为旅游民宿用房,为域外游客提供旅居养老服务。

“我国古代就不乏文人雅士向往回归田园的作品,而很多现代人在城市打拼一辈子,老了也希望通过田园生活得到一种平静。到农村养老也许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些民营机构负责人表示。

“农村养老要想成为新的增长点,还需要解决相关配套服务提供上的难题,比如如何实现医养结合等。”张思宁认为。

“我们也鼓励各地创造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或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符合农村老人实际需求、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模式,尤其是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辽宁日报》2020年10月22日)

记者:关艳玲


发布人:fef9****    IP:101.229.4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