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请人客 路头讨头路
本文的题目是用闽南俗语做成的对子。
从1969年之初到1974年岁暮,我从闽南来到闽西客家住区,度过了6年“插队知青”的农耕生活。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或者说“大革文化命”的动乱时期。有一年,插友陈君因父母遭到政治迫害,分别在闽北、闽南接受劳动改造,他只能选择在闽西过年。我决定留下来陪他,我们都剃了光头,做了春节里不出门不见人的打算。没想到,那是我们过的最热闹的春节。全村的农民朋友,家家户户都欢迎我们做客,用最热忱的待客之道、用家里摆得出来的最好的酒菜。后来我们知道了,平日里家里来了客人亦是如此。当家里最好的是下蛋的母鸡就是它了,当家里连母鸡下的蛋也没有就向邻居借!
汪著《客家民间信仰》卖了上万本
闽南人有时简称客家人为客人,但常常管来客叫“人客”,又把请吃饭简化为“请”。客人请人客的情景、客家人热忱善良的风格深深感动我的心。时至今日,当我知道某位朋友是客家人,总是平添几分亲切感。
在闽南俗语里,头路是生计、职业的意思,路头指街巷或道路。我从闽西回到闽南,从1974年12月到1978年1月,我在邮局当搬运工和邮递员,穿街走巷,过了几年“路头讨头路”的日子。当今海峡两岸的名嘴杨锦麟君其时也在路头讨头路,他干得是掏下水道的营生。我们常在路头相遇、彼此打个招呼。
现在谈两个问题。台湾在历史上经历过从移民社会到定居社会的转型。在移民社会阶段,有客家人、闽南人,或漳州人、泉州人等“分类械斗”的社会问题。有人说,当今台湾社会的“省籍矛盾”像极了 “分类械斗”。余谓不然。“分类械斗”的起因基本无关政治,结局善后多是“私了”,当事人多不希望官府干预。在我看来,“省籍矛盾”乃政治使然。
另一个问题是“头路”,是就业问题。大陆的机会多,台湾朋友可以更多地考虑到大陆“讨头路”。
(2018年1月10日记于北京)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并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文史功底深厚。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收录了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50篇文章,用简短的篇幅、简洁的语言讲浅近的道理,描述和论述海峡两岸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
《话说两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对两岸关系大历史的强有力佐证与补充。
京彩台湾推出《话说两岸》有声版,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促进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