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什么是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对于大部分人群为自限性,但部分人群(如孕妇、基础肝病患者、老年人等)发病后可能会进展甚至出现肝衰竭;免疫抑制患者感染 HEV后,可进展为慢性戊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问题2:戊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十余种动物如猪、牛、羊等都能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人群对戊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有调查显示,猪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贝类海产品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率也较高。
因此,戊型肝炎同甲肝一样,都是“病从口入”,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戊型肝炎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此外,戊型肝炎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接触传播。
问题3:戊型肝炎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特有的传染病吗?
戊型肝炎多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和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所以,曾经一度认为戊型肝炎是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专属,但随着近年来对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及戊型肝炎传染病谱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也出现戊型肝炎病例报道,所以,戊型肝炎并非经济欠发达国家所特有的。目前,戊型肝炎已呈全球流行趋势。
问题4:中国戊型肝炎流行情况如何?
我国属戊型肝炎地方性流行区,自2003年以来,我国戊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2021年,戊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已连续10年超过甲肝。
问题5:戊型肝炎的危害性有哪些?
戊型肝炎一般表现为急性自限性,但严重者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尤其是暴发型肝炎。重型肝炎易发生于孕妇(是造成孕妇患者高流产率的原因)和慢性肝病患者,此外,器官移植、HIV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免疫抑制者暴露后发展成慢性和渐进性戊型肝炎的风险也较高。
问题6:戊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戊肝全年龄段普遍易感,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高于青壮年。但对于部分职业或特定生活环境的人群。例如:畜牧养殖者、戊肝流行地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学生、部队官兵)等有更高的感染风险。
问题7:哪些人群更应该积极预防戊型肝炎?
全人群对戊肝普遍易感,其中食品从业人员、大学生、部队官兵、疫区旅行者、从事畜牧养殖业等高风险人群、育龄期女性、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等易重症人群更应积极预防戊肝,以防止群体暴发或重症肝病发生。
问题8:为什么育龄女性要重视预防戊型肝炎感染?
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死率高达 20%~25%,根据1988年在我国新疆发生的戊型肝炎大流行随访数据发现:早、中、晚期孕妇病死率分别为1.5%(1/63)、8.5%(11/130)和21.0%(39/186)包括部分流产和死胎病例。而截至2017年,全球仍发生多次戊型肝炎爆发,孕妇病死率依旧居高不下。
问题9:为什么老年人要重视预防戊型肝炎感染?
老年人器官发生老化,肝细胞结构出现变化导致肝脏的代谢功能(包括解毒再生功能)比年轻人低很多(老年人肝脏的代谢功能比青年人降低约2/5,与肝脏免疫相关的细胞吞噬功能比青年人平均降低约2/3),由于免疫力低,易出现合并感染(多种病毒/细菌同时感染),导致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同时感染后也极难恢复,一些患基础疾病或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更容易感染,本身有乙肝或肝脏相关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戊型肝炎后容易出现肝衰竭。
问题10:为什么基础肝病人群要重视预防戊型肝炎感染?
基础肝病人群感染戊型肝炎后,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在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易发生急性肝衰竭,增加病死风险。我国作为乙肝大国,慢性乙肝患者多达2800万,研究发现,每10个乙肝患者就会有至少1个人出现戊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在这些乙戊重叠感染的患者中,每3个人中就会至少1个人发生肝衰竭。
问题11:得了戊型肝炎我们要如何治疗?
目前戊型肝炎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大部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能自身清除病毒而康复,少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因此,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
问题12:戊型肝炎我们要如何预防?
戊型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管理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管理传染源: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视病情轻重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至发病后 3 周,患者粪便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4-6 周。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卫生和改善供水条件,防止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对动物内脏和肉类食品,加工时生熟分开,防止污染,烹煮应彻底,不摄食未完全煮熟的肉类食品。对参加供血的戊型肝炎高危人群,如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和餐饮业人员等需检测,阳性者不应供血。
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未感染过戊型肝炎者。2022版戊型肝炎共识中指出,对于戊型肝炎感染风险高人群,如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人群等, 以及感染后易发生肝衰竭甚至死亡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人群,可进行戊型肝炎疫苗预防。
问题13:感染戊型肝炎后,会不会对从事的工作产生影响?
因为戊型肝炎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戊型肝炎定义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是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除此之外一旦感染戊型肝炎,会影响某些工作的选择,如《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 《军队院校招生学院体格 检查标准(实行)》规定,患有急性肝炎者不予录取。
问题14:接种戊型肝炎疫苗后,保护效果能持续多久?
完成疫苗接种一年保护率高达100%,7.5年的保护率91.7%,模型预估戊型肝炎疫苗的抗体可持续至少30年。
问题15:戊型肝炎疫苗可不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如HPV疫苗和乙肝疫苗?
可以。只需错开注射部位即可,如在左右不同的手臂上进行接种。根据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原则,戊型肝炎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可以与其他灭活疫苗同时接种,而不会对免疫应答产生干扰,同时也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HPV疫苗和乙肝疫苗可以和戊型肝炎疫苗同时接种,建议大家同时接种,既能减少大家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保护。
问题16:得过戊型肝炎是否还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感染过戊型肝炎的人群也是需要接种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发现从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戊型肝炎病毒抗体,但是抗体产生量因人而异。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感染过戊型肝炎的人群需要接种戊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
问题17:孕前女性接种戊型肝炎疫苗适宜时间?
育龄妇女是戊型肝炎疫苗适用人群之一。但专家指出在第3针接种后至少1个月之后怀孕较合适。如果接种过程中怀孕,建议停止继续接种,无需其他特殊处理。
问题18:育龄妇女接种1针后怀孕停止接种,是否可以保护整个孕期免受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III期临床试验中只接种1针者在完成接种7个月内抗体阳性率依然能够维持在93%的水平,表明接种1针戊型肝炎疫苗也能够提供部分保护。但由于只接种1针者抗体滴度较低,不能确保100%不感染,建议孕妇在孕期还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从多方面预防戊型肝炎病感染。
问题19:戊型肝炎疫苗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适用于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服务人员、学生、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接种免疫程序为 0-1-6 月。
问题20:哪里可以接种戊型肝炎疫苗?
天津市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乡镇卫生院。
文字来源:天津市妇联发展部
编辑:木南
校对: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