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暖心提醒,听着音乐读故事更有感觉~
愁眉不展,不如以笑面对
刘好
作为医生,我见证过很多悲苦,也见过许多微笑,但张大爷的笑让我印象深刻。他的笑让我明白,遇事与其整天愁眉不展,不如以笑面对。
张大爷的笑是从嘴角到额头再到眼睛次第展开。他浑浊的双眼透着祥和淡定,脸上的沟壑闪烁着夕阳的余晖,诉说着岁月长河里跌宕起伏的往事。
教我如何做老师
入院时,张大爷的血糖很高,我让实习学生去给他抽个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看是否存在急性代谢紊乱。
学生去了20多分钟后,尴尬地跑回办公室,沮丧地对我说:“老师,你去给19床抽血吧!我连扎4针,双侧桡动脉和股动脉都扎遍了,就是抽不出来,我怕老爷子生气,不敢再抽了。”
我立即随她来到病房,张大爷平静地躺在床上,左手用棉球紧紧地按压着刚扎过针的股动脉处。
我来到床边,满脸歉意地对他说:“叔叔,实在对不起,刚才学生给您抽血没有抽出来,我来给您抽。您再忍一下,好吗?”
张大爷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指着学生说:“不行,今天你必须给我抽出来!”
此时,我已经做好了被骂的准备,就赶紧道歉:“叔叔,对不起,刚才我太忙了,没顾上指导她,我错了,请您多包涵,这一次我来抽,保证一针见血。”
他板着面孔,对我说:“你来指导,让她来抽,一针抽不出来,再扎一针。”
看着我诧异的表情,他解释说:“我又没有指责你们,你们那么紧张干什么?如果你这次替她抽出来了,她下次还是抽不出来,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医学主要靠实践,三分功在手,七分心在人,不用心去体会,是永远学不会的。”
听到这里,我面红耳赤。从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教我如何做老师。平静下来后,我指导学生重新选择穿刺点,重新消毒,果然一针见血。
看着那股鲜红的血缓缓流出,笑容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开来,张大爷欣慰地说:“你看,这不是抽出来了吗?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指导徒弟的。我不怕被你们当试验品,医学能发展到今天,不就是很多患者乐于奉献的结果吗?”
这句话,振耳发聩!不只是医学的发展,我们医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因为有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啊!
不要特殊照顾
过了几天,他的病情好转。我告诉他可以出院了,他好像有难言之隐,吞吞吐吐最后还是答应了。
一天晚上,我上夜班,张大爷好像有心事,支支吾吾地对我说:“大夫,我还能再住几天吗?”
我语重心长地说:“叔叔,您病情稳定了,老住在医院干吗呢?虽然医保报销额度大,但是花费也不低呢!”
他吞吞吐吐地说:“我老伴生病了,住在你们医院ICU,如果我住在医院,有空我就可以到ICU门口去守着,虽然隔着门,但那是我离她最近的地方。万一哪天她不行了,我还可以看她最后一眼,要不然,再见她,估计只能到火葬场了!”
原来,他的老伴得了结肠癌,做手术已经10天了,还没有醒来。
我强忍泪水说道:“叔叔,您不要担心,不一定那么严重,明天下夜班,我去ICU看看,我和那里的医生很熟。”
“那怎么行呢?你辛苦一夜了,还是赶紧回家休息吧!”他真诚地说。
“没事,我本来也要去那边开会,顺道去看看阿姨,耽误不了多长时间。”我诚恳地说。
“那也行,你去看看可以,但是千万不要让他们特殊照顾。医护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我们照顾多了,对其他患者的照顾就会减少。其实,我和你们医院的好几个主任都很熟悉,就是怕给医护人员添麻烦,我都没告诉他们。”张大爷说道。
我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不肯打电话
第二天,我从ICU回来后告诉张大爷,他的妻子今天睁开眼了,虽然很虚弱,但是生命体征已经稳定了。听到这些,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出院的时候,我把电话留给他,告诉他,有事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出院后一周,他来看我的门诊,问我药怎么吃。其实出院时,护士已经告诉过他,并在出院小结上写得清清楚楚,他还是没能记住。我又把药品用法用量写在纸条上,讲给他听,并告诉他这点事儿不用来医院,打电话就行。
他说:“我不能随便给你打电话,上班的时候你在给别人看病,给你打电话,会打断你的诊疗思路,万一把药开错了,那我罪过可就大了,我也不该随便占用你的休息时间。你留电话是对我的关爱,我不能把你当成私人健康顾问,不是要紧的事,我尽量不打扰你。”
他总是处处替别人考虑。
每周挂个号
后来,他又多次来看我的专家门诊。我发现,他的记忆力在减退,需要有人照顾。于是忍不住问:“您和谁生活在一起,没有人照顾您吗?”
他摇了摇头,说:“这几年,我的儿子、孙子、儿媳都走了,老伴儿前几天也走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他告诉我,儿子死于尿毒症,孙子前两年死于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儿媳妇因为受不了打击,一年后死于心肌梗死……“现在我的监护人是我侄女,她很忙,小事我不愿意麻烦她。”他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因为他总是忘记吃药,那天,我给他买了个服药盒,把每餐的药都放进一个个单独的格子里方便他服用。他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此后,他依然每周都会来医院,挂我的专家号。我告诉他:“叔叔,您别再挂号了,不取药,不做检查,浪费钱啊。”
他说:“那咋成呢?挂号是对医生劳动的尊重。”
说完,他又露出了微笑。
文: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刘好
编辑:张昊华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