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退休了,不得不常常思考养老的问题。养儿防老,现在看来可靠性不强。一来孩子立足社会的压力很大,既要和人竞争,也要和越来越像人的机器竞争,没有多少空余精力来照料我们;二来在上老人太多,想照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家需要照顾的老人为4个甚至更多,负担难以承受。一方面孩子没有精力来照顾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压得孩子直不起腰板,那就只能依靠自己,依靠社会了,当然,主要是靠自己。自己怎么靠自己?思来想去,要让老年的日子不是很糟,一得存钱,二得存时间。
钱,对养老的极端重要性无需赘述。人虽变老,柴米油盐酱醋茶依然一样不能少,样样都得花钱买,缺啥也不能缺钱。不仅已有项目一样不减,还得新增项目,比如种类繁多的保健支出。虽然已经买了“两险”,基本的养老支出不会出现大问题,但保障水平不高却是事实。为了使生活水平不发生大的下滑,“两险”之外自己还得节衣缩食存点钱,补贴补贴。
有了钱,我们养老的问题就根本解决了吗?显然不是,还有一些必需的项目是不便花钱或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比如感情需求、交流需求、陪伴需求等等。这些不便花钱或是不能花钱买的需求不仅要求提供者提供有形的产品或服务,更要求其愿意付出无形的时间。既然提供者不愿或不便谈钱,又不能让其白白付出,交换时间也就成为必要。
要完成时间的交换,首先我们得储存有时间。时间储存是通过我们在没有丧失掉劳动能力以前,以我们为别的老人服务来积攒。比如,我们每周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1小时的家务工作,提供1小时的聊天陪伴,一年下来就积攒了104小时储蓄时间。拥有了储蓄时间,我们就可以在行动不便时,用来换取别人同等时间、同等种类的服务。
手中既有钱,又有时间,物质和精神上的基本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那我们的老年生活才算是真正有了保障。相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如何鼓励人们存储养老时间,让其方便兑换,方便流通,使人们愿意为了自己的晚年努力积攒,就像今天努力攒钱一样。
问题:养老,除了存钱,是不是还得存时间?
智慧的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