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以房养老”不可轻信
2020-10-07 11:14  浏览:150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以房养老,一个听上去很美好的称号,却被骗子们借着媒体宣传的契机,对“以房养老”的概念偷梁换柱衍生出新骗术。

某老人经人介绍,了解到某公司主营“养老”相关项目中有一款“资产养老产品”。老人随即与该公司签订资产养老服务合同,约定由老人的房子作为抵押,借款327万元用于养老,投资管理公司每月向老人支付16350元养老金,并代老人向出借人偿还利息。随后,老人与公司所谓的业务员签订借款合同,借款327万元,双方约定利息,老人以其房产抵押担保。然而,投资管理公司在支付老人几个月养老金、代付部分借款利息后,便终止了这种行为。随后,业务员向法院起诉要求老人偿还借款并实现对房屋的抵押权。

“以房养老”骗局具有隐秘性,但通过多起案例,可以发现“以房养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以房养老”的房价估值过低、利息过高;二是合同内容不让老人搞懂;三是公司的盈利模式不符合经济逻辑。

为防止老人陷入“以房养老”陷阱,在此提醒广大老年群体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防范意识,谨慎做到“三不”。不要仅依道听途说“谁谁投资挣了多少钱”、“国家政策怎么样”等就轻易投资,经济行为一定是有盈利逻辑的,不符合经济逻辑的一律不听。不看公司经营的业绩和环境,而是要看所签署合同的内容,厘清合同关系,要看公司的经营资质,看其经营的项目是否经过批准、备案。不要轻信利益许诺,过高的利益许诺不要相信。

二要留存证据,积极维权。重点要留存其所签署的合同,转账凭证,任凭养老公司如何解释,合同一定要自己留存,不要轻易转账给养老公司,如转账,最好让其出具借条、借据。必要时要求签署过程录音录像。

三要学会止损,不要心存侥幸。如发现公司拖延支付利息,以“暂时周转”等借口搪塞,一定要高度警惕,能够抽回本金的及时索回本金,不要心存侥幸。


发布人:e6c7****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