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管你是堵在高速路上啃月饼的“徐霞客”,还是窝在家里葛优躺的“立地佛”,相信都看到这几个刷屏的“国庆突然回家”视频了。
没有提前通知,或说好国庆不回家,但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他们到底会有怎样的反应?这几个视频记录下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那个白发苍苍的奶奶,颤巍巍扭回头,带着哭腔对孙子说:“你怎么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今年不回来了!”
那个饭馆里正忙上忙下的妈妈,诧异扭头,欣喜大叫:“儿子,你怎么回来了?想死我了。你怎么那么坏啊!”
那个系着围裙、百米冲刺、忘记年龄、几乎跌了一跤的妈妈,被女儿惊呼:“妈,你慢点儿!”
还有那个目瞪口呆、本能倒退的父亲,那个咧着嘴巴只知道哈哈大笑的母亲,那个放下饭勺手舞足蹈的她,那个尖叫着狂奔着跑过来的她……
还有那个碗里没菜但大笑的妈妈,抹着眼角哭泣的奶奶……
我想,若非铁石心肠,见此朴素情感,没有谁不会眼角湿润心里发酸吧?
中国人生性含蓄,情感内敛,父母长辈更是把思念藏在心间,明明希望儿孙环绕膝下,但又不想让自己的自私影响孩子的大好前程。远隔千里,即便思念绕心,却仍旧“口是心非”地说:“现在通讯那么发达,随时都能视频,来回跑干嘛?”只是,一个突然回家的视频,不谋而合的真实反应,戳穿多少父母善意的谎言!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长年和平,衣食无忧,但为了更好的生活,很多人依旧得背井离乡去打拼。告别小乡村,远离众亲人,融身一线大城市,在公交地铁的穿梭中,在996、715的煎熬中,我们疲于奔命,逐渐淡化亲情,但终归有一日会忽然发现,不管我们飞多高、跑多远,都永远走不出亲人魂牵梦萦的思念——那是我们最朴素的亲情啊!
生活的理想,无非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只是,这理想生活的标准,该当如何定义?是坐拥家财万贯、都市日进斗金?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父母在不远游?
一边是亲人眼睛含泪的思念和不舍,一边是生活恩威并举的威逼和诱惑,如果注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会如何选择?
或许,在房子、车子、孩子、教育、养老、医疗等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得以舍弃亲情为代价,向生活低头。
如果注定无可奈何,那就竭尽所能,和亲人多一个团聚的机会吧,比如,每周抽几分钟和家人视频一下,说一下家长里短;比如,小长假突然回家,给家人发自心底的惊喜。
希望我们都能达成豁达的共识: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常回家看看,我想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