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
老百姓对存在银行的钱款,向来都是很重视的。辛辛苦苦工作攒下来的钱,在存进银行的那一瞬间起,也会感到非常的心满意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居安思危,而存款就是国人抵御突然事件的唯一保障。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大多比较保守,一般有了钱就会选择银行存款。因此,中国的储蓄率高达45%,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即使是2020年爆发的“特殊事件”,也没有阻挡人们储蓄的热情。在经济最低迷的一季度,居民存款余额达到87.8万亿元,可以看出比上年增长13%。尤其是老年人喜欢在银行存钱,很多人都是靠储蓄养老。银行作为中国人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一直也都是老百姓存款、投资的好地方。
尤其是对很多老年人来说,除了银行之外,还没有哪个金融机构能让他们放心地将钱交出去。不过,据媒体报道,近期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老年人“集中取款”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因为今年的“特殊事件”,一些像“银行柜台取不到钱”这样的谣言不知从哪里传到了老年人的耳朵里。
再加上各项政策的短期影响,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水平已逐步进入上升通道。于是关于银行股东破产、银行资金不足、银行取不出钱等谣言四起。这样的消息着实让人感到无奈害怕,让很多老人觉得银行已经不安全了。
那么这些谣言是怎么传出的呢?
其实首先与银行自身的行为有关。近日,当乱收费问题被曝光时,中国银监会一次性开出近30笔罚款,涉及多家银行。此次公开点名的5家银行分别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连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
这些谣言之所以会传出来,除了别有用心的人炮制谣言外,还有一些中小银行盲目扩张,其风险加大,信用危机暴露,目前我国已有4家银行破产倒闭,就在今年包商银行就申请解散。正是银行的风险增加,谣言也多了起来。老年人的金融意识淡薄,很容易听风就是雨,生怕“棺材本”被“吞”了,这才取出来。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银行的可靠性很高,所以很多人去银行办理业务,甚至没有仔细核对合同和条款,直接签了字。因此,一些分行开始“钻空子”,出现乱收费的情况。最令人意外的是,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也榜上有名。其中一家违规支行是内蒙古锡林浩特的农业银行支行,该支行收取储户5万元而不是5000元。
因此,许多老年人担心自己的存款会被任意扣钱,所以想去取款。其实,一般大银行不会出问题,即使少数银行“无视规定”,保监会也会发现。以后我们存钱的时候,除了自己要多加小心外,还有万一发生违规收费的情况,及时向银保监会报告,银保监会作为银行的监管机构,不会坐视不管。
就算银行真的出现了风险,国家也会对储户们的财产损失进行赔偿。银行的储户利益受损的先例在我国几乎没有发生过,百姓们大可放心。虽说银保监会正面回应了这一问题,但还是有部分金融知识掌握不充分的储户们在集中取款,其中大多数还是老一辈的人。
第二,今年国际经济总体上不太景气。许多外国银行都破产了。尽管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相对稳定,但包商银行今年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另外三家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河北省肃宁县上村农村信用社和汕头商业银行也在早些时候宣布破产。所以,一些老人认为银行其实是不安全的。
其实,银行虽然会破产,但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银行破产非常困难,而且即使银行出现问题,银保监会也会立即行动,指定其他银行接管,储户资金也会得到妥善处理,存入银行的钱也可取回,银行破产后最高赔偿50万元。
面对这种种情况,无疑是对银行来了个"当头棒喝",这种打击是不能忽视的。毕竟银行是需要盈利的金融机构,如果大量储户集中提取存款,将直接导致银行资金流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
这些事件暴露了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但此类事件频发,实际上与储户金融教育不足有关。一些谣言传开后,只要是关于金钱的事情,大家都是非常上心,肯定也就轻而易举地相信了。而且他们不接受任何劝说和解释。
而且大批老人冲进银行取钱。除了银行自身风险暴露外,另一个原因是老人理财知识薄弱,容易被煽动,从而导致谣言的传播。毕竟今年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很多家庭暂时失去了资金来源,所以一些老人对自己的积蓄非常紧张。所以,为了安心,有些老人宁愿不拿利息,也要把钱取出来。
同时,“集中取款”很容易导致银行“跑路潮”,引发市场经济的连锁反应,无论对银行还是对人民群众,都是弊而不利。因此,中国银监会明确表示,首先要加强对存款人的金融知识教育,让公众放心银行存款受法律保护,银行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不让存款流失。第二个官方保证是,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储户不会赔钱,只要是合法存款,就会取回自己的钱。
毕竟,银行一直都是人们最信赖的金融机构,只有让储户完全放心,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反之,不但没有客户,还会失去大批的客户。那么对于这个事件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
本文由大话企业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