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
正式发布
256·3
2019上海市全民健身
300指数总分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现全民健身“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市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以基本建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从服务市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出发,以融合促发展,以科技创活力,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日俱增。《2019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由上海市体育局委托第三方上海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中心承担评估工作。
报告最后提出
引领体育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发展对策
一是要优化布局,丰富市民身边的健身设施。为集中破解市民“健身难”问题,对全市体育健身场地进行标准化布局,推进上海多家一体化综合性健身场馆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持续推动街镇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此外,要部门联动统筹健身设施的建设和开放,加快智慧健康小屋的建设以及公园绿地体育健身设施的配置力度。
二是要智慧先行,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体育智能化探索已成为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新手段和突破点。2019年建成的全市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要为市民提供优质体育资源,有效解决体育场地资源供给不足与部分场地使用率不高之间的矛盾。同时结合智慧场馆建设,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服务,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加精准运动指导,增强全民健身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市民体质健康状况和健身素养。
三是要融合发展,构建健康上海建设新格局。整合体育、医疗及养老等资源,试点推进社区老年人“体医养融合”中心建设;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工作机制,同时探索消费券的体育配送新模式。此外,要将全民健身事业与市场化的体育产业有机结合,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入,不断提升市民体育消费水平,让体育成为更多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
健身环境
运动参与
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