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老人偏心自己的儿子,把所有的家产都留给儿子,女儿分文没有,还要求女儿遵守赡养义务,女儿感到很不公平。为什么只是身为女儿身就这么对她?她一怒之下和老人断绝关系。而老人晚年生活也不得安宁,因为家产已经到手了,最宠爱的儿子竟然离她而去。
这只是冰山一角,社会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宗族观念浓烈的地方,这些传统古板的思想根深蒂固,祸害了一代又一代人。
偏心不可取,孩子可能会仗着你的偏爱变得越来越过分,反而,最后那个最不受宠爱的可能是陪伴你最后日子的人。
01重男轻女原因无非是利益和面子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即使是在现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还一直存在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利益和面子。
其一,男性在社会上的工资普遍比女性高,其养家能力也强。换句话说就是,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有出息。
其二,男性力量天生就比女性大。那就意味着男性的保护能力比女性强,很多家庭都觉得家中男性是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家族的作用。
其三,向来社会对于男性的待遇普遍就比女性好。例如,一些政府利好政策优惠,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每个家庭的男丁人数决定分配。特别是在农村一些宅基地,山和田在实际操作中都是男人先占领。这也关系到男性的生产力比女性强因素。在这些利益的驱动下,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生男比生女好的说法。
面子也就是尊严的问题,家中必须得有男丁延续香火。这种家族尊严极为重要的思想在老一辈更为显现,尤其是在一些宗族观念强烈的地区。这些地区会出现七星伴月的情况。什么是七星伴月呢?就是很多农村家庭一直生孩子,生到有男孩出现为止,然后夸张的可能还出现生了七个女娃才有一个男娃的情况。
这是一个父系社会,从某种程度来讲,男性的地位就是比女性要高,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古语有云,母凭子贵。这也是许多落后地区女性在家庭里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这也是一个要重男轻女思想得以一直延续下去的理由。
02养儿未必能防老
但是养儿真的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证养老吗?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母苏父就是那让人咬牙切齿的典型重男轻女形象。
儿子的要求尽力满足,要两千块钱旅游,乐呵呵地掏腰包,给!女儿说想拿一千块钱上补习课,立马开骂,"养你容易吗?一个女人家读那么好书干嘛?赔钱货!"
儿子要出国读书,全家砸锅卖铁,甚至不过问女儿的同意就把她的房间和物品变卖;当女儿要上大学时,却狠心说没钱。可是到最终,谁能想到最后自己的丧事都是由这个最不受待见的女儿一手操办呢?儿子们都不闻不问,事不关己。
03因果循环,升米恩,斗米仇
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最终这个社会是给他们上课的。因为因果循环,升米恩,斗米仇,不仅是电视剧里如此,电视题材都是由现实生活所激发的灵感。
不信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社会上的那些例子,在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前面,往往会是一直被轻视的女儿,而不是那个捧在手掌心的宝贝儿子,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更现实的是,可能会落得个送终的人都没有的下场。
04重男轻女想法在改变
实际上,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渐改变,知识时代已经取代了农耕时代,许多女性也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女性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一些传统的母凭子贵思想已经逐渐消失,现在多少人盼着能够有个贴心的小女儿。更何况现在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女娃也是越来越金贵。
咱们的思想要跟随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撇开那种传统的观念,生儿生女都一样,手掌是肉手心也是肉。都说"养儿防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只是人云亦云,你听了,似懂非懂点点头,也觉得是对,但现实中却恰好相反,越是被偏心那个反而越有可能变成啃老族,最后反而落到一个没人孝敬的下场,无论是儿子,女儿,只要教育得好,一碗水端平,都会是父母的贴心棉袄。
福大爷在关注|儿子和闺女哪个好?现代社会老人还会重男轻女吗?
本文由福乐潮老俱乐部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福乐潮老俱乐部:专注为中国老年人提供最实用有益的信息,支持每一位老人能与时代共同进步,再次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