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严打三大类型养老诈骗:全国专项行动半年批准逮捕7594人
2022-11-09 15:00  浏览:699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最高人民检察院11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情况。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

一些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了老年人群体,假借“养老服务”“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等名目实施养老诈骗犯罪,给老年人群体及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危害。

今年4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部署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最高检与11个成员单位共同奋战,历经半年时间,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已转入常态化阶段。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志杰在发布会上介绍,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养老诈骗犯罪7594人,提起公诉8516人。

发布会上,最高检还发布了第二批检察机关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以投资区块链免费养老为名诈骗老年人,通过“广场舞”应用软件向老年人非法集资等新的诈骗手段。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介绍,养老诈骗犯罪手法虽然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需求设计骗局,主要有投资理财型、健康养生型、精神娱乐型三种类型。

突出问题导向

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养老诈骗犯罪7594人,提起公诉8516人。

张志杰在发布会上介绍,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涉及养老产业的1292人,提供所谓“养老服务”的561人,投资所谓“养老项目”的470人,销售所谓“养老产品”的423人,宣称“以房养老”的69人,代办所谓“养老保险”的126人,开展所谓“养老帮扶”的29人。

张志杰说,针对这次专项行动时间短、任务急的特点,最高检提出了“突出问题导向,与常规监督办案履职紧密结合”的工作要求。

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主要针对养老保健、养老服务、养老投资、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办理了一批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在发布会上介绍,专项行动期间,检察机关立案办理的332件涉养老诈骗公益诉讼案件中,涉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139件,涉养老保健品等产品质量安全150件,涉养老保险、养老服务等领域43件。

犯罪手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犯罪分子想出了不少新的诈骗噱头。

2018年4月,被告人汪某以BVI公司(注: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等名义,招募代理人以网络广告、线下发布会等多种途径,向不特定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宣传“云储链”项目。

其宣称“云储链”是具有国际贸易流通、交互、结算、集仓、集采、集运等相关功能的公链,是国家“一带一路”贸易应用背景下的科技创新项目,属于“一带一路”贸易联盟筹建委员会联合中国云仓公司一起开发的支持“一带一路”的贸易体系。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司的节点挖机在网络节点上挖掘“云储链”,所获得的“云储链”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投资者也可以购买云储链,购买后锁仓180天增值70%,解锁之后可以自由交易,也可以继续持有增值。

为吸引养老群体关注,汪某等人还宣称每购买一个价值3美金的“云储链”,便配送一个价值3美金的“养老链”,投资即可到国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享受免费养老服务。

至2019年10月,被告人汪某、唐某、刘某玉等人通过上述方式累计吸收资金人民币2200万余元。除将极少部分集资款项用于支付集资参与人的本息,其余大部分用于支付集资团队高额提成、购买奢侈品等,给集资参与人造成本金损失2000余万元。

2014年至2015年间,被告人刘某平先后成立北京红舞联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舞联盟”)等公司,伙同被告人李某鹏等人,在未经依法批准的情况下,以众筹开发老年人网络社交平台——“红舞联盟”手机应用软件为由,约定8%-14%年化收益率并承诺保本付息,向不特定社会公众特别是爱好广场舞的老年人公开宣传。

为吸引老年人投资,刘某平等人在“红舞联盟”手机应用软件推出聊天交友、舞蹈教学、舞场定位、活动报名、积分换购、推荐抽奖等对老年广场舞爱好者具有吸引力的功能,拉拢老年人下载注册。

同时,在线下通过发放统一服装、组织广场舞比赛、申请万人同舞“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用户旅游考察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老年人关注。

为拓展吸收资金渠道,刘某平等人吸纳原有社区广场舞队加入“红舞联盟”,将部分广场舞组织者、教学者发展为业务员吸收资金。

为解决老年人线上签合同、转账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并规避监管,业务员均在线下与老年投资者签合同收取资金。

到2019年7月,被告人刘某平等人向1200余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7亿余元。上述资金被用于支付集资参与人本息、向业务员发放提成、投入“红舞联盟”应用软件运营以及其他经营项目,给集资参与人造成本金损失3.3亿余元。

张晓津在发布会上说,从办案情况来看,养老诈骗犯罪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诈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犯罪,养老诈骗犯罪手法虽然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需求设计骗局,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投资理财型。“区块链”“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养老概念都成为养老诈骗的幌子。常见的养老产业投资、收藏品投资、“以房养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二是健康养生型。所谓的“神医”“神药”不仅治不了病,还诈骗养老钱,甚至耽误正规治疗,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精神娱乐型。有的利用独居老年人的情感缺失设置感情骗局、亲情骗局;有的则利用老年人热衷的广场舞、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设置骗局,可谓无孔不入。

增强自身反诈意识

面对不断翻新的涉老骗局,老年人应如何防范?

张晓津介绍,了解了养老诈骗的主要特征,就可以对症下药,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增强自身反诈意识。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要注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了解识别各种新骗术,还要在领鸡蛋、领大米、免费旅游等各种诱惑前保持足够“定力”,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因小失大。

二是保护好个人信息。利用老年人的金融、医疗、家庭成员等各种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有的信息实际上是老年人不经意间提供。老年人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非必要不轻易提供。

三是注重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养老诈骗案件中,有的犯罪人员以亲情陪护为手段接近老年人,有的将“买不买”与“子女孝顺不孝顺”挂起钩来,有的则反复提醒“不要告诉子女”,防范养老诈骗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老年人投资理财、寻医问药时要及时与子女沟通,为人子女的更要关爱家中老人,勤联系、多关注、善提醒。儿女关心多一点,老年人就离诈骗远一点。

四是保持对朋友圈、联络群中推销信息的警惕性。许多案件中,犯罪人员通过打入老年人内部进行诈骗,甚至把老年人发展成推销员进行熟人诈骗。老年人要注意辨识朋友圈内的推销信息的可靠性,不要盲目听信,发现诈骗疑点的要相互提醒,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举报,防患于未然。

运用追赃新机制

养老诈骗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这类案件追赃挽损有哪些难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曹红虹在发布会上介绍,追赃挽损的难易程度与犯罪所得的实际去向、犯罪人员的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

一是绝大部分犯罪分子将犯罪所得用于个人挥霍、不负责任的投资经营或者违法犯罪活动,案发时资金链已经断裂,赃款赃物客观上无从追缴。

二是犯罪人员通过“地下钱庄”“非法第四方支付”等非法渠道掩饰、转移赃款甚至跨境洗钱,导致追赃挽损工作十分困难。

三是部分尚处于经营中的项目以及易毁损、易贬值涉案款物处置变现难度大。其中,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的案件,追赃挽损的难度更大。

“实践中,检察机关始终协同有关部门把追赃挽损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健全工作机制,与有关部门一道坚持应追尽追,尽最大努力挽回老年受害群体的财产损失。”曹红虹说。

比如,推动新机制运用。对涉案物品易贬值易损耗的,通过司法拍卖等方式先行处置;对于不宜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财产,申请当地政府指定有关部门或委托有关机构代管或托管,避免涉案财产价值贬损,损害被害人权益。一些地方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但尚在经营的养老院,探索启动涉案企业合规建设,在维持养老院正常经营的同时做好退赃退赔工作。

曹红虹还说,养老诈骗犯罪案件一旦案发,损失往往难以全部追回,避免损失的最佳途径仍然是抓小抓早、防微杜渐、提前防范,老年人也要提高防骗“免疫力”,不要让骗子的“黑手”伸到自己的“钱袋子”里。

发布人:287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