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中的一句名言。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来说明治国之道。9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主办,中央政法委员会宣传教育局协办,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六省市网信办和人民论坛网共同承办的“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苏州举行。即日起,红网时刻记者将带领网友一起看湖南如何做好基层治理这道“佳肴”。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实习生 姜涵 长沙报道
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下一个社会难点。
衡阳市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
2020年,在衡阳市主城区建成街道综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有20个,普惠老人30万人以上。同时,衡阳还大力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市级居家和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让居家养老服务朝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医养结合
衡阳按下养老服务改革“加速键”
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一家新建成的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张康复照料床位有序摆放,餐厅、健身康护室、娱乐室等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在为月底的正式运营作最后准备。
这家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是衡阳市深入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又一成果。
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原居养老”,是当今大多数老人的梦想。截至今年4月,衡阳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133.96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18.35%,占比高于全国数值。其中,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6.9万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老人0.32万人,空巢老年人6.5万人。
去年8月,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衡阳市为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此为契机,衡阳市按下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加速键”。
石鼓区的黄沙湾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多功能活动室,能让老人们在这里看书、玩棋牌、看电视,社区众多老人在此相处其乐融融。
该综合服务中心还有“医养结合”的特点。综合服务中心内的华雅医院,设有老年病区、综合病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老年人康养中心的照护团队可以提供全天候长期照护服务,并为老人们搭配科学营养的膳食,以及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康乐活动。
此外,综合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助餐、助洁、助医、助行、护理探望等多种服务,更是为周边有需求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带来了极大便利。
居家养老
衡阳积极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
今年83岁的谢文骅老人家住附近,老伴去世后,一直不愿搬离老房子随子女居住,但一个人生活又难自理。一个多月前,综合服务中心的医疗小分队开展义诊活动时遇到了谢老,了解老人的需求后,便邀请谢老到综合服务中心入住体验。
“每天的膳食结构合理,看病就医也方便,而且时常还有些娱乐活动、养生知识讲解等,这是我一个人在家难以享受到的。”谢文骅老人说。
87岁的黄晋春老人家也住在该综合服务中心附近,近段时间因女儿女婿外地出差,日常生活多有不便,便通过电话呼叫了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他们帮我做饭、打扫卫生,还为我做护理,陪我聊天。晚年生活能这样,我感到很知足!”黄晋春对这样的“点菜式”服务表示满意。
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衡阳市将智慧居家与医养结合相结合,目的就是为更多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健康保障和服务保障。
目前,衡阳正重点聚焦失能、失智、失独、高龄和独居老年人群体,积极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
按照计划,衡阳将在5000个家庭开设“家庭照护床位”,探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做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进一步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居家护理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