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鲍站长帮人"找家"的故事
2020-09-24 09:33  浏览:801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李荣华

  “回家”什么最难?有人说“堵车难”,有人说“买票难”,鲍德宏却说“找到‘家’最难”。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救助管理站站长,从业24年,先后帮助50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今天,且来说说鲍德宏帮受助人员“找家”的故事。

  故事一 靠一句方言找到家

  2017年1月的一天,当地民警将郭大娘送到敖汉旗救助管理站。当时,老人思维不清晰,只知道自己的名字。鲍德宏到派出所查询比对后,也没有发现相符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鲍德宏和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一有空就和郭大娘聊天,尽可能多地让老人说话。终于有一天,郭大娘说出了一句开鲁县方言。鲍德宏据此判断,老人可能是开鲁人。于是,立即与开鲁警方取得联系,请求协助核查。同时,鲍德宏将老人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请朋友转发为老人找家。一个爱心团队看到朋友圈信息后,帮助找到了郭大娘现在的“家”——敖汉旗下洼镇丰源村杨志申家。原来,老人之前流浪到丰源村,好心人杨志申收留了她。

  征得同意后,郭大娘被送回杨志申家,鲍德宏仍然惦记着老人,想帮助她找到真正的家。他继续联系开鲁警方,转发老人信息,通过当地爱心团队进行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大娘的女儿看到了相关内容,认出了失散多年的母亲,郭大娘得以回家。这时,大家才知道,郭大娘64岁,开鲁县东来镇人,患有精神疾病,已在外流浪24年。老人家属送来的一面“感寻母之恩 赞崇高美德”的锦旗,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

  故事二 五年努力换来的团聚

  今年7月9日,余燕(化名)与阔别9年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相拥而泣。而为了这一幕,鲍德宏努力了5年。

  2016年,醉酒的余燕躺在大街上,她衣衫褴褛、神志不清,群众报了警。民警赶到后,通知了旗救助管理站,鲍德宏带领工作人员把人接回站里。细心看护了两个多小时后,余燕酒醒了,但是她只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其他的都说不清楚。于是,鲍德宏就到发现她的地方走访,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辗转找到了余燕可能居住的地方。

  鲍德宏安排站里的工作人员带领余燕到了地方,她一会儿说住这个小区的这栋楼,一会儿又说住另一个小区的那栋楼……就这样,找了一夜,也没找到具体住所。后来,还是别人认出了她,提供了线索,工作人员才把她送回了暂时栖身的地方。

  既然是暂时栖身地,那余燕的家到底在哪里呢?鲍德宏没有就此放弃,他一有空就去探访余燕,和她聊家乡、聊亲人。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25日的一次探访中,余燕在谈到家乡时说出了“辽宁”“鞍山”“台安县”“平房村”等关键信息。鲍德宏马上联系核查,找到了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平安村,多方联系,确定了余燕的身份。此时,余燕与家人分开已整整9年,她终于回家了。

  故事三 给孩子一个可期的未来

  2018年3月8日,旗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得知:长胜镇长青村村民刘立(化名)携子租住在赤峰市松山区,无业、长期酗酒的刘立让儿子去乞讨维持生活。鲍德宏向旗民政局汇报后,带队前去救助。

  鲍德宏带领工作人员赶到刘立父子租住的地方,这是一处低矮的门洞房,简陋阴冷。得知鲍德宏的来意后,刘立失声痛哭。与妻子离婚后,他携子在外打工,因儿子为婚前所生,未能落户,到了入学年龄无法入学。上户口需要做亲子鉴定,而费用他又无力负担,就把孩子锁在家中自己出去干活,不幸的是前段时间腿受了伤,失去了劳动能力。情绪崩溃的刘立开始酗酒,还产生了逼儿子乞讨的想法。鲍德宏和他促膝长谈,劝他早日振作起来,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决目前面临的孩子落户和入学问题,还给他留下500元钱,作为父子俩的生活费。

  回来后,鲍德宏向旗民政局作了汇报,旗民政局第一时间为刘立父子特批了4000元的临时救助金。同时,与其户籍所在地长胜镇政府沟通,解决了刘立儿子户口、入学以及父子俩居住问题。就这样,在大家的劝导和帮助下,刘立父子回到了家乡,刘立戒了酒,到蔬菜大棚打工赚钱,孩子走进校园,过上了踏实稳定的生活。

  一个个故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每一个美满结局的背后,都交织着像鲍德宏这样的救助管理人的汗水与辛劳。用爱送受助人员回家的故事讲不完,鲍德宏用脚步丈量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路的征程还在继续……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24)


发布人:650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