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毛永红
今年以来,安徽省宣城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始终突出“三个聚焦”,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民政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织密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积极彰显“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底色。
精细摸排,兜准救助对象。扎实开展致贫风险对象信息比对和摸排核查,特别是密切关注因疫因灾困难群众、退捕渔民等群体基本生活状况,将未脱贫和返贫致贫高风险人群、低收入困难人群以及潜在救助对象等贫困边缘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建立未救助人员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截至8月底,全市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0人、返贫对象3人、监测户8人、建档立卡边缘对象90人,实施临时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和边缘户650人;全市退捕渔民中纳入城乡低保29户34人,纳入特困供养4户4人;因灾情纳入低保8户,纳入特困供养2户,实施临时救助388户。
提标增效,兜住收入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640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140元和850元,同步提高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及时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736万元;开展宣城市“冬去春来暖生活”消费促进活动,向困难群众发放爱心消费券47375张。
坚持创新,兜实政策待遇。针对低保认定等工作程序上的难点,探索制定支出型生活困难家庭申请低保家庭收入扣减办法,对因病、因残和因学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在申请低保进行经济状况核定时对收入予以相应扣减,同时修订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办法,有效衔接审批权下放等最新社会救助政策,重新划定备案对象范围、改进备案程序,提高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把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供养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探索建立联审联批评审会制度,群策群力、共同“诊断”界限模糊、情况难以把握的“疑难杂症”。
综合施策,兜牢民生底线。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严格落实减退帮扶政策。截至8月底,全市对563户低保对象实施渐退政策,3户主动退出。积极推进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解决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障问题,当前保险覆盖8260人。及时预拨乡镇级临时救助备用金,对急难型的家庭和个人积极开展“先行救助”,今年以来,全市临时救助3972户次,发放资金465.4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助娱、助聊等上门服务,做到救助帮扶既有政策规定的刚性又有服务关怀的柔性,目前此项服务覆盖全市低保对象3401人、分散特困供养对象158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766人。广泛动员引导社会组织资源与贫困村贫困户扶贫需求有效对接。全市共已有32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资助贫困学生、健康体检义诊、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消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产品等多种方式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490余万元,受益贫困群众1.5万人。
强化协同,兜强工作合力。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由政府牵头、民政负责、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统筹部门及社会各类救助资源。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民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周工作例会和周工作清单制等制度,合力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强化兜底保障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创设脱贫攻坚微课,着力提升基层民政干部业务水平。严格工作督查,推动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真正惠及百姓。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