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翔宇 李倩 姜晓宇
北京市房山区梨园桥高架交通枢纽 供图 CFP
智能化立案诉讼辅助平台、一站式司法确认、24小时诉讼材料递交“绿色通道”、多部门集中化解纠纷……走进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打造的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与房山区司法局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两中心”),智能、方便、快捷是这里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与房山区司法局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 摄影 常翔宇
“两中心成立后,房山法院不断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在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整合各方非诉解纷力量、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走深、走实。目前,两中心已形成完整的一站式全链条解纷模式,探索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房山法院院长娄宇红介绍。
据了解,房山法院两中心于2021年5月成立以来,融合非诉化解、立案、速裁快审等多项职能,发挥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优势,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减量,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成立一年多来,房山法院两中心累计处理矛盾纠纷2.4万余件。其中,非诉化解纠纷9521件;速裁快审案件1.5万件。化解社区治理类纠纷案件1917件。通过立案数据对比,一年多来,纠纷总数下降1.1万余件,累计带动诉外化解矛盾2万余件,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24.85%,行政案件同比下降41.83%。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融入诉源治理
促进解纷服务一体化
“何法官,总算把您盼来啦!多亏有您的帮助,要不然我家的房屋产权证都办不下来!”在房山区某社区,一位年近七旬的当事人拉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因房屋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房山区某小区的业主们购房后迟迟未能办理产权证。2021年年底,业主接到相关部门发出的集中办证通知。但是,由于部分购房人已经去世,由此产生的继承问题导致办证过程存在困难,一时难以解决,当事人焦急万分。为此,当事人拨通了两中心的求助电话。
接到求助电话的法官何双全耐心解答了当事人的法律问题,并指导当事人进行立案。在了解情况后,何双全带领审判团队积极核实房屋属性和资料真实性,并下沉社区进行示范调解。在下沉社区抗疫期间,何双全团队现场就地化解35件社区居民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纠纷案件,35户居民拿到了牵挂多年的房屋产权证。
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房山法院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深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并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通过预防纠纷、发现纠纷后及时化解、示范性裁判、听取基层组织意见等方式,共同推进法院的诉源治理及辖区的社会治理工作。
“电梯总是坏;小区到处都是垃圾,没人打扫。家中曾经被盗,而且小区里不止一家发生过盗窃,根本没人管……”在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被告王某表达着对物业的不满。因拖欠物业费,王某被物业公司诉至房山法院。案件到了房山法院两中心速裁法官姜婕的手中之后,姜婕详细了解案情,带领审判团队前往涉案小区居委会进行巡回审理,并邀请物业公司有关负责人旁听了案件审理。最终,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
案件审理结束后,姜婕发现与王某情况相同的业主多达670多户。针对该小区物业纠纷案件数量激增、矛盾激化的态势,房山法院两中心依托法官服务工作站,与房山区人民政府在该小区设立的“12345驻点工作站”联动司法,下沉社区开展示范庭审,着力为社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将多发性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形成了涉物业纠纷类案件诉源治理的新模式。
据了解,房山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配备了14个速裁团队,综合运用督促程序、司法确认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等,从简从快审理简单案件。对经过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的案件,速裁法官也会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组织调解。由于经过前期调解、庭审审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
“房山法院积极实践案件繁简分流,设置专职程序分流员,对于起诉到法院的案件,运用‘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系统,进行‘智能+人工’的方式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极大地提升了简案办理效率。”房山法院立案庭庭长王俊伟介绍。
此外,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房山法院两中心以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标准,整合诉讼引导、非诉解纷、立案及诉前保全、案件查询、诉讼咨询、12368诉讼服务热线、材料交转、集约送达、案件移转等诉讼服务窗口和功能,通过线下渠道和北京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北京、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线上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诉讼服务。
据统计,2022年以来,房山法院共完成诉讼引导4万余人次、案件查询2680人次、诉讼咨询4762人次,12368联系法官工单2287件,诉讼材料交转3055件、集约送达2.2万余次、案件移转2130件。
整合多元解纷力量
诉前化解矛盾纠纷
“真没想到,法院这么快捷、简便就能解决我们的纠纷!”一起租赁合同纠纷的当事人杨某在收到房屋租赁押金后由衷地感叹。据了解,杨某于2020年租用了李某的住房一套,租赁期限一年。2021年4月初,杨某因被公司外派工作,遂与李某协商退租事宜并办理了退租手续,但李某始终借故推脱,不予退还押金1500元。无奈之下,杨某来到房山法院两中心寻求解纷帮助。
律师调解员宗先凤受理了该纠纷,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即通过电话与李某联系并开展调解工作。李某听取了调解员关于解决纠纷的交通、时间成本及法律分析后心悦诚服,并在30分钟后向杨某退还了押金。
引入律师参与调解是房山法院整合多元解纷力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纷服务,房山法院两中心先后引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同时,吸纳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房山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进驻两中心,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扇门”,就可以办理多件事。
2019年11月至12月间,刘某等27位学生家长分别报名参加了某教育有限公司课外辅导班,支付了数额不等的培训费。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辅导班无法正常上课,导致该公司经营困难。家长们纷纷要求退还学费,但双方始终无法达成协议。
2021年8月,刘某等学生家长向北京市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要求解决退费问题。在房山法院法官的指导下,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与公司负责人进行沟通,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一次性解决了27件纠纷。
“行政调解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同类纠纷的反复发生。行政调解解决纠纷的过程,也是探索和形成新的反馈和社会治理机制的过程。在缺乏相应法律规则的纠纷领域,行政调解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房山法院副院长佟淑说。
“法检联动”是房山法院在总结以往人民群众权益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新机制。据了解,房山法院与房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将“检察E站”引入房山法院两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支持起诉、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服务。赵某等6人就是这一机制的受益人。
2015年4月,赵某等6人被刘某雇用,为北京市房山区某研究所施工提供劳务,约定每日工资200元。完工后,刘某仅支付了部分劳务费并拒付余款。赵某等6人到法院提起诉讼,在通过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立案时,房山法院相关工作人员发现被告身份信息不明。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房山法院积极引导当事人到“检察E站”获取支持起诉服务。检察官耐心查找被告信息及下落,帮助当事人顺利立案。该案判决后,被告刘某迟迟不履行支付劳务费义务。房山法院执行局法官迅速行动、查找线索,在一个月内办结了执行案件,赵某等6人顺利拿到了劳务费。
据了解,为不断完善诉调对接工作路径,房山法院主动与调解组织对接,做大多元调解“同心圆”,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向乡镇村延伸,积极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人民法庭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率达100%,6家人民法庭与15家矛盾纠纷多发的村、镇基层治理单位实现在线对接,开展纠纷预判预防、排查梳理、化解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创立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
提升非诉纠纷调解公信力
为破解调解协议无强制力保障实施的难题,房山法院不断强化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程序安排、效力确认、司法监督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创立了人民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为了充分发挥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的作用,房山法院创造了示范判决、司法确认、纠纷导回“三步法”来化解纠纷。
2015年,某投资公司在房山区开发楼盘,分别与1400余名购房者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合同约定出卖人应当在2018年5月前取得商品房所在楼栋的权属证明。但开发商实际取得权属证明的时间为2018年8月,共逾期90天。按照合同约定,出卖人应当按日向购房人支付已付房款万分之一的违约金。
2020年起,共有400余名购房人向房山法院提起诉讼,另有部分购房人拨打政府投诉热线进行投诉,有形成群体上访的趋势。针对这批纠纷,房山法院从已经起诉到法院的案件中,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进行裁判,根据开发商的过错程度、造成违约的原因及给购房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确定了由开发商承担二分之一违约金的赔偿标准。
裁判生效后,房山法院法官指导驻院人民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按照生效裁判确定的赔偿标准进行诉前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以非诉方式妥善化解了400余件纠纷。同时,针对尚未起诉的部分购房人,房山法院与房山区司法局、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成立联合化解工作组,出台联合化解方案,召开联席会议,与涉纠纷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引导群众优先选择诉外化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在此过程中,对于经过非诉纠纷化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房山法院通过一站式司法确认方式作出司法确认裁定200余件,为调解协议的履行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随后,房山法院启动了群体性纠纷导回机制,引导督促开发商自行解决纠纷。对进入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的相关纠纷,由法院通过群体性纠纷导回机制导回开发商处,由开发商根据示范性判决和司法确认载明的权利义务情况,自行解决此类纠纷。最终,近千件纠纷由开发商自行化解。
据了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建立以来,房山法院共对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制作的近5000件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带动近2万件矛盾纠纷在诉讼渠道外化解,被誉为“枫桥经验”北京升级版。
“对于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成功化解的案件,房山法院将当事人申请调解、签署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收集证据核实身份资料、移交法官审查等7个环节集成为一站式办理,办理期限也从原来最长33天,缩短为1个工作日、甚至1小时,促进了调解协议全面履行,提升了非诉纠纷调解的公信力。”房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刘国承说。
“一站式全链条解纷平台的建立,有效增强了房山法院解决纠纷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房山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娄宇红表示,下一步,房山法院将更加注重统筹性、系统性与协调性,进一步发挥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的“房山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推动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22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8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