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北京首钢园,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如约而至。今年是我国全面恢复线下展会的第一年,作为历届服贸会的重头戏,健康卫生服务专题被设置在展区最前方。
7700平方米的超大展馆、亮眼的展区、精彩的展品,无一不在诠释着“科技赋能健康,创新引领未来”的主题。位于展馆中心位置的核心公益展区汇聚了20家知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硬核”产品竞相展示创新技术、科研成果与健康服务新模式,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明星”——
瞄准痛点,提高诊疗质效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这一痛点,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创新技术,努力提供多样化、更便捷的解决方案。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展位,由交互式问诊大屏及血压计、指氧仪、多项目集成式检验仪器组成的自助式智能化发热筛查系统,吸引了观展者的目光。
“近几年,不少人都经历过发热门诊高峰就诊,排队面诊、排队检查,再排队请医生看结果、开药。看病几分钟,排队几个小时,饱受诟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医师王艳说。在医疗资源紧张、短期内难以增加医护人员配置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流患者、提高诊疗效率,让重症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王艳领衔的团队开始了针对性科研攻关。
她指着眼前的一套设备系统介绍,自助式血压血氧设备可为患者提供发热门诊所需基础健康信息,患者凭上述信息到自助式问诊大屏进行智能结果判读、危险程度分诊。非重症高危患者可根据大屏初步建议进行所需相关检查项目,使用集成式检验仪器自助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咽拭子等一站式快速检测,再拿着这些检测结果到诊室与医师沟通,获取诊疗建议或处方。
“这样一来,一举多得。”王艳介绍,通过使用该系统,至少可分流发热门诊高峰期就诊的一半非重症高危患者,减少重症高危患者候诊时间。“在一些生化检查项目难以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该系统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与高峰期诊疗资源不足的发热门诊相比,我国精神卫生诊疗资源则是持续短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精神科执业医生为9.7万人,只占全国医师数量的1.49%。“面对这个巨大的服务缺口,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依靠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医工交叉产生的新型治疗手段,通过加快探索更便捷的辅助诊疗方式,提高精神卫生领域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效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展区,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近年来将上述新技术用于抑郁症识别、健康宣教、精准用药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精神疾病是一类病因复杂的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同一药物在不同患者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大,精准用药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该负责人介绍,“医院使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代谢浓度,通过大数据技术汇聚总结传统诊疗经验,计算出最佳剂量和浓度区间,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精准用药。”
破解难点,给医患双方分忧
北京安定医院展位南邻,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展位。北京市疾控中心是服贸会上唯一的公共卫生机构,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参展。展位精心准备、亮点颇多:LED互动触摸屏可查阅12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健康翻翻乐集合了35个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知识题板,一翻一转,一问一答,寓教于乐;机器人“小希”热情地与公众互动交流,讲解公共卫生健康知识热点……展位前方中心位置,留给了公卫老大难问题——戒烟。
“测测您的吸烟成瘾度”,现场提示牌上的大字开宗明义。旁边,工作人员向观展者展示烟草依赖程度测量评分表和呼出式微量一氧化碳检测仪。对着检测仪完成20秒吹气,结合填写量表,就能快速完成吸烟成瘾度测试。若有轻度烟瘾,现场可获得戒烟指导。“一般情况下,中重度依赖者的成瘾性更强,干预成功率极低,仅为3%,需要更多的戒烟帮助。”专家随即展示了手边的《北京市规范化戒烟门诊开诊信息一览表》,戒烟门诊的出诊科室、时间、医院地址、联系电话一应俱全。
沿着该展位向里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展位进入视野。“我们这次展示的项目成果,八成以上与儿童药械研发密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长期以来,儿童专用药品少、适宜低龄儿童使用的剂型及规格尤为短缺。为摆脱“吃药靠掰、剂量靠猜”的儿童用药窘境,该院研发了全自动粉剂分包给药系统。
“我们设计了专用药袋和一种专用于固体药品的调配药匙,全面实现对磨粉后药品的大规模自动化分包。”工作人员表示,有了该系统,患儿家长和医务人员终于可以告别对药品进行分劈、磨粉等费力、耗时但不精准的操作了。
拓展关照群体,应答更多需求
展区深处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展位内,一个青少年身边围满了参观者。只见他头戴布满电极接头和电线的黑色帽子,右手戴着的蓝色手套外侧也加载着联动装置。少年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变换着图案,他按照图案上的指示想象相应动作,手套上的装置随即带动手指活动。
这套装置是脑机接口主动康复系统。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可能认为脑机接口是很‘未来’的领域,但其实目前全国有很多脑机接口的研发团队在不同领域布局,相关成果已经走进了真实世界。比如,我们通过该技术和可穿戴设备、机械外骨骼等的连接,帮助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该展位隔壁,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联合推出的系列成果则聚焦女性的健康需求。智能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智能化睡眠障碍诊疗平台、产后催乳服务系统、产后腰痛康复系统……科技创新产品从康复、体适能、营养等角度切入,为满足女性产后的一系列健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要不断拓展关照群体,应答更多需求,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杨斌说。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吴倩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