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盐碱地里的“追梦人”
2024-08-06 13:16  浏览:104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刘艳,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员,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水稻室主任,从事于水稻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项目近30余项,育成连粳15号、连粳16号、连粳17号、连粳18号、中种香糯等5个水稻新品种,创造收益1435万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寒窗苦读 成为农学专家


1982年6月,刘艳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市的一个小村庄。村庄很小,小得连个像样的学校都没有,唯一的一间教室里坐满了一至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按照年级分开坐,老师给一年级孩子上完课,就让他们写作业,再给二年级孩子上课,以此类推 ……就这样,一位老师、一间教室,撑起了刘艳的小学梦。

虽然家中生活拮据,但刘艳父母丝毫没有动摇让女儿读书的信念。“村子里没有初中,更没有高中。为了圆我的求学梦想,我的父亲用尽了一个老农民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将我送到远房的姑姑家去上学……”说到这里,刘艳声音哽咽。

作为农民的孩子,刘艳深知农业的不易、农民的艰辛。她勤学苦读,只想着有一天能够学有所成,帮助像父母一样的广大农民,回馈父母、回馈社会。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刘艳成为村子里第一个本科生,选择的专业是农学。本科毕业后,她又考上了硕博连读,依然是农学专业。2009年,刘艳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成为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第一个博士,从事水稻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品种选育、技术转化、盐碱地改良、种植示范和推广等。

作为沿海城市,连云港市沿海滩涂面积较大。2010年,连云港市农科院率先建立国家首批黄淮海海水稻区域试验基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和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刚参加工作的刘艳是第一批参与者。为了拓展育种思路、开阔国际视野,2013年,经省农科院层层选拔,刘艳远赴美国密西西比州州立大学研修,研究方向是水稻耐盐机理和耐盐水稻育种,主要针对沿海城市土壤盐碱化问题开展耐盐水稻种植研究。学成回国后,她继续开展耐盐水稻品种资源筛选和育种工作。

躬耕田野 只为“禾下乘凉”梦


连云港市农科院是袁隆平牵头的“海水稻”研发中心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也是参加国家首批黄淮海“海水稻”区域生产试验的单位之一。

“袁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禾下乘凉也是我的梦想!”虽然身为科研人员,但刘艳大多数时间都在田里,授粉、选种、收种等环节都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水稻田里实打实地耕耘。

“我们南繁基地共有20多亩试验田,在这里开展育种工作,能够一年多种一季,缩短育种年限。地里现在有刚插秧的,有已经开花的,有已经结实的,各种状态的水稻都有。”在田间搭建的简陋棚子内,刘艳坐在长木条搭成的板凳上,熟练地向塑料桶内的水稻颖壳中注水,接着弹花粉。

刘艳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介绍:“我们会选择在连云港表现比较好的,但是存在个别性状缺陷的品种进行杂交。比如有些品种抗病性不好,我们就会选择一个抗病性不错的与之做杂交,后代的各个方面表现就会比较优异。成功的杂交品种就像是集合了父母所有优点的小孩。”

每年4月底,刘艳从南繁基地返回连云港。5月份起,刘艳及其团队就开始在港城各个试验基地开展育种工作,到了6、7月份插秧季节,她几乎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回家时泥巴已经裹满裤腿。

经过刘艳团队十几年的技术攻关,连云港市有9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系进入国家、省级各类水稻区域试验。这些水稻品种的育成,为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的复垦开发利用提供强力种质保障。其中,盐田育3号、盐田育4号和盐田育5号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盐田育”系列耐盐水稻品种的育成,获得了沿海种粮大户和种业公司的广泛关注,连云港青口盐场、盐城黄海农场以及市区周边县示范种植2000亩以上,昔日不毛地飘出浓浓稻花香。

家国情怀 传承“粮”芯良行


“海水稻既不是种在海水里,也不是用海水浇灌,它是耐盐耐碱水稻品种的俗称……”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刘艳始终坚持扎根农业、服务“三农”。她发挥自身工作特长和专业特色,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高效种植栽培技术培训,将科学种田的理念种在农民心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的“钱袋子”。多年来,以刘艳及其团队为主要参与人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共6项,其中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连粳15号解决了本稻区稻麦茬口衔接和播栽粗放等问题,连粳15号和连麦7号及其栽培技术在淮北地区累计推广种植1129.37万亩,累计增产稻(麦)5.66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3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淮北稻区稻麦轮作高产稳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刘艳的研究团队主要由16名科技人员组成,大部分为中青年科技人员。“我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农人!”刘艳说。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江苏女性、连云港妇联

编辑/刘世康

审签/晓月

监制/乔虹


发布人:1bf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 改变
  • 2024-08-06浏览:1716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