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曹操围困敌兵时间有点长,有一晚将领夏侯惇进来问当晚的军中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定了个“鸡肋”。当晚夏侯惇把这个口令传递给众位将官。杨修得到这个口令后就命士兵准备撤退,并且告诉夏侯惇也准备撤退。原因是他从鸡肋中领会出曹操的心思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夏侯惇一听对杨修那是赞不绝口:“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简直就是主公肚子里的蛔虫啊!于是也赶紧回去命众将士准备撤退。消息很快传遍曹军大营,众将官全在准备撤退。曹操夜晚出巡时发现这种状况大惊失色,问夏侯惇怎么回事,夏就把经过一说。曹操又把杨修叫来,杨修得意扬扬地把对领导战略意图的领会描述了一番,然后就被曹操杀了。
设想一下,如果杨修采用以下这种沟通方式,结果会如何:
发现“一合酥”之后,先向领导口头沟通确认:这意思是“一人一口酥吗”?领导回答“是的”。接着杨修写一个分酥的方案交给领导批示,曹操书面写下“同意”。然后杨修再去分。
听到“鸡肋”的口令后,先当面口头向领导请示确认:“这意思是要秘密准备撤退的行动吗?”领导说:“是的。”杨修马上起草撤退方案交领导审批。曹操书面批示“同意”。然后杨修再按计划准备撤退。
如果这样做,杨修还会死吗?我想应该不会。
知道为什么说“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吗?就是第二遍确认,第三遍复核和获得法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