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刘亭打开窗户,迎面而来的是一阵清爽的微风,她放眼望去,远处隐约可见的群山有几处云朵慢慢地被风吹散,太阳渐渐从云朵中探出头来,豁然开朗的心境随之而来。
“人生的境遇有时像极了天气,有风雨、有乌云、有阳光,但是,我始终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晴天。”刘亭微笑着说,无论境遇好坏,她爱祖国、爱人民、爱父亲。
“尽管父亲已离世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的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深深影响着我的一生。”回忆起父亲刘少奇时,刘亭的眼神里流露出敬佩之情。
父亲一生的追求——
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
翻开中国近代革命史,刘少奇是一个闪耀夺目的名字,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了一生。
1898年11月,刘少奇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从小饱读诗书的他,深深地被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所感染。
“父亲从小好学,人称‘刘九书柜’。他在求学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革命思想,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来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高等工艺预备班半工半读,毕业后因学费不足,没能赴法留学。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主义的进步书刊,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921年,父亲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忆起父亲的求学之路,刘亭感慨道,父亲入党后,更坚定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1922年夏,刘少奇在安源参与领导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运动,大大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1924年9月,刘少奇遵照中央指示,与湘区党支部书记李立三一起着手组建安源党校。
“安源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党校,父亲讲授了《共产党宣言》,培养了很多工人和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为之后的工农革命武装奠定了基础。”刘亭说,父亲发动过工人运动,在白区搞地下斗争,皖南事变后出任新四军政委,同陈毅军长等重建新四军军部,他善于把党的政治任务同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群众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
刘亭介绍,1939年7月,父亲在延安马列学院发表的演讲经整理后出版成书,它就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思想理论、道德品质、组织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修养方法,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尽管这本书出版了80多年,但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刘亭坦言,父亲时刻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
1958年11月,刘少奇乘火车由天津去济南视察,途中与乘客亲切交谈。(资料图片)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父亲一生都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他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任新四军政委,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壮大、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亭感慨道。
“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
“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在我看来,是父亲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他虽然离世多年,但留给我们后辈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永恒的。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鼓舞着我们后辈。”刘亭说,父亲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留给子女的遗嘱是,希望我们把他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他要看看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母亲晚年的愿望——
希望更多贫困母亲走出困境
“如果说父亲是人民的儿子,那么母亲王光美则是一位为党和人民事业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她的人生和父亲的命运紧紧相连。”刘亭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父母亲携手走过20余年的风风雨雨,他们既是革命战友,也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她为父母亲纯朴真挚的爱情所感动。
1921年,王光美出生于北京,当时,她的父亲王治昌正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得知女儿出生后,触景生情取名“光美”。
“母亲出身名门,18岁考入辅仁大学,是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当年作为助教,还辅导过李政道(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得知革命需要翻译,她放弃了去美国留学读博的机会,毅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地下组织的推荐下,成为‘军调小组’中共方面的英语翻译,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刘亭说,母亲大学期间就读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看了很多遍,很欣赏父亲的才华,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用母亲自己的话来说,是“从尊重、同情到宠爱,再到爱”,最终与父亲在一起的。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当时,母亲把带到延安的缎子绸面卖了,换了点儿猪肉和糖,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来贺喜,母亲给他们各抓了一把糖。”刘亭说,婚后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作为中央机要秘书夜以继日地工作。同时给予父亲及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刘亭的印象中,父亲时常彻夜工作,母亲也陪着父亲工作,晚上亲自给父亲做夜宵,把剩饭加点儿水热一热,就成了烩饭,父亲觉得这就是美食,估计也只有父亲说母亲做的饭好吃。其实,母亲不会做饭,却很会做衣服、织毛衣,他们之间很融洽、很默契,母亲能从父亲的咳嗽声或茶杯盖放到杯子上的轻重声中,明白父亲在表达什么。
1995年2月,王光美担任“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组委会主任,“幸福工程”以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为使命。刘亭感慨道:“母亲晚年谢绝了很多职务,但听说‘幸福工程’是帮助贫困母亲的,就答应了。母亲不顾年迈多病,依然到偏远农村去了解实际情况,帮扶贫困母亲走出困境。”她投入了全部精力,还把她母亲留给她的几件古董拍卖了,所得的全部财产都献给了她热爱的公益事业。
王光美(中)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开展过程中看望贫困母亲。
在84岁寿诞那天,王光美感慨道:回顾自己荣辱坎坷的一生,无怨无悔;回顾自己奋斗的一生,坚信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将更加幸福安康。
“我现在可以自豪地告诉母亲,截至2021年底,‘幸福工程’已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的965个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21.88亿元,帮扶困境母亲36.03万人,惠及人口152.73万人。我们国家2021年已经全部脱贫,迈入了全面小康生活。”刘亭说,当年母亲的愿望早已实现,相信她在九泉之下可以放心了。
正直廉洁的家风——
培育我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刘亭身上散发出独特的红色气质,端庄大方,说起话来温柔亲和,尽管已经70岁了,仍充满活力。
刘亭近照。受访者供图
“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一生积极向上,心性豁达。”刘亭坦言,当年,他们一家在中南海生活得很幸福,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是难忘的,至今回想起来是那么美好、纯粹。
刘亭至今对1959年国庆节的那次家庭会议记忆犹新:当时,父亲说:“现在解放了,在农村也好,当工人也好,生活都比过去好多了。当然,马上消灭城乡差别还做不到。你们想请我这个国家主席帮忙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甚至改变自己的前途,说实话,我要是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小家庭服务。我手中有点权也是真的,但这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能用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父亲从来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家人、亲戚朋友谋私利搞特权。我从小就接受了党的教育,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成才的。”刘亭说,母亲从1948年起担任父亲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定了工资级别,之后的工资从没调整过,每次母亲都把提级的名额让给别人。父母亲的坦荡正直作风无形中也成就了刘家清正朴素的家风。
刘亭回忆,父母亲从小就教育他们兄弟姐妹艰苦朴素,低调行事,在学校里同学都不知道她父母亲的职业,自己也不能对外讲。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刘亭在小学晕倒过两次,父母亲没接她回家,父亲说:“全国人民都在受苦,我希望他们从小知道要跟人民同甘苦,将来长大了,为人民做事的时候,就不会让人民再受苦。”
对于吃苦耐劳,刘亭有深刻的体会。她上小学时,学校请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讲述他的故事,父亲问她想不想跟时伯伯去试试掏大粪,她欣然答应了,当时,只有几位同学和她体验了当掏粪工人,回家时发现衣服上粘上了大粪。父亲问她感受如何?她说没有想到这么难,比上学难多了。
刘亭说,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格,每年夏天去北戴河,大家都去海边游泳,父亲却让子女一周三天去附近公社劳动。在北京,父亲还让孩子们学习种菜,帮助他们养成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1963年,母亲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父亲问10岁的刘亭能不能管账,她说可以,打开账本,发现全家只有十元零花钱,最终是谁下乡十块零花钱就给谁。
“父亲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有时热热剩菜剩饭就算一顿。父亲的衣服都洗褪色了,衬衣穿坏了就补,直到无法再补了才同意换新衬衣,一条围巾用了16年。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至今,我吃饭都不会让一粒米饭剩在碗里。”刘亭笑道。
刘亭介绍:“父亲还鼓励子女做有志之人,鼓励半工半读,并让每个子女表态,哥哥姐姐们都表示同意,哥哥刘丁丁考上了农业技术学校。只有十岁的我说要上大学,爸爸听了也乐了。哥哥刘源在小学六年级就想当兵,因为年龄太小,就让他在中南海小西门站岗,后来他如愿成了一名军人,还带领武警水电部队修建了三峡的永久船闸。”
“人们的生活需要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今天所做的是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活。你长大了,也应该有正确的目标,为再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人更好地生活而努力工作。”刘亭说,父亲的这段话从小在她的心里播下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种子,让她明白,实现理想需要奋斗,而不是凭空想象。
“所以,我从小就感受到一种责任,促成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吃苦、不怕苦,勤奋努力。”1978年,刘亭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外文系,凭借自己的认真刻苦,一步步走向知识的高峰,考取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1989年,我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照顾重病的母亲,自己也开始创业。”刘亭说,令她感动的是母亲去世前,依然念念不忘“幸福工程”,她接过母亲的接力棒,这么多年来,一直帮助无数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助人行善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刘亭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献爱心,被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不忘父母亲的嘱托,努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美好。”刘亭语气坚定。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编辑/赵蕊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