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生活中发现地理元素,训练生活中的地理学科表达。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即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知识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在生活中训练学科表达,为地理的学习和学科表达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可以联系了地球的运动,经线差距形成的时差,晨昏线等,每天的天气情况体现着地球表层的大气运动状态,气候类型。同学们出外旅行则是地理知识运用的集中体现,到达一个陌生地区后,可以观察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景区的地表地形,河流的水文情况,山川的结构特点,均饱含着地理知识。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在生活中多利用这些地理元素进行表达,提升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度,同时也训练了知识的使用。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训练。在日常学习在发现学生对两种表达方式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加强二者的结合训练,训练的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总结观点的方式。例如学习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组内的讨论发言,要求每人必须发言,之后小组成员各自凝练小组的观点,形成书面方案。这一过程既训练了口头表达,也强化了书面形成方案,经过小组讨论,也达成了思想的碰撞,学习方式得到了强化和提升。是学习方式的有效提升。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在日常教学中以“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作为线索鼓励学生通过看图文或者看视频,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读后感、观后感,形成学习模式,有助于自主表达的提升。例如观察了“地球板块运动示意图”,你可以提出什么的样问题。在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汕尾地处海边,是否会有海啸的风险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了进一步的课堂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来自于学生的思考角度和观察视角,取得了“打开话匣子”的效果。
案例:在七年级地理课堂的第一节,教师可以提出以“地”字组词。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地理、地球、地下、地上、地区、地形、地貌。。。”等等,一下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词汇几乎都是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第一印象就此形成了,而通过大家组词的方式,这简单又有效的方式,充分地调动了第一次课堂表达的积极性,初中阶段的第一次提问有了非常良好的成效。
案例:在学习地球仪的“经线与纬线”时,学生首先根据课文中标注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经纬线进行表达,掌握方式后可以提出“汕尾市”、“深圳市”或者自己喜欢的城市,是什么的经纬线,由此训练在表述位置信息时要准确了解地理信息和准确使用地理术语。
从逆向教学的角度思考,有了好的学科表达,那么这一学科的观察力、思维力也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必须强调表达力的重要性,抓住学习的关键阶段、关键时间,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训练提升,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综合能力,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