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某项目经理打电话说某客户的款要结算给一线工人,让我跟对方财务通个电话。
这一听都可不靠谱的事,客户竟然能提出这么不合理的要求。咱马上气了,就像陈彦东老师说的,咱就成了气蛤儿蟆儿,一个刺激,马上就给了一个反应。
但是现在我的出面不是去怼架的,我的起心动念是回笼资金是第一要务,得赶紧把钱收回来。不论黑猫白猫,逮着老鼠才是好猫,一切都为收款服务的。
于是我打电话的第一步,缓冲性语言铺垫一下,跟对方说:“我同事说了这个事,不太清楚到底啥情况,咱这边能给我描述一下,这笔款要具体咋操作吗?”
对方财务嗒嗒嗒,说了一通。
我摘要归纳一下,说:“这个款要打给一线NMG,是这样吗?”
她说是的。
我笑说:“这个事儿太不合理了,咱这个款本来结算得非常滞后了,我们已经结算给NMG,对方也到税局给我们代开发票了。现在我们单位给咱开的票,现在咱这款却要结算给NMG。(我本来想说,你让我们咋做账?话锋一转,圈住对方,向对方请教)我请教一下,咱这一块业务是咋做的账务处理?”人们都不关心别人的问题咋弄,但是往往会关心跟自己有关的问题咋弄。
本来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各自站在自己公司的立场说话,我这最后一句话一出口,对方财务笑了,说:“不好弄啊,我们为这事儿不知道咋弄类。但是我们的上边给我们款就要求这样,我们这一块乱着类。”
我说:“是啊,难死了。你看本来咱这都是真实的业务,上下游都有合同发票,来往账目都很清楚,现在我们开了票,咱要给别人付款,这咋弄?”描述客观事实,把问题再次抛给对方。
这样一弄,马上把对方圈住了,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我说了应对方案,对方说没有问题,这周能办款。我又问了对方具体的要求,愉快地挂了电话。
挂完电话,跟同事继续用双圈理论:“这事儿咱俩做不了主,我们得跟领导汇报一下。”
同事说好。
双圈理论解决所有的沟通问题。
成长日记:
1.先生的大爱之心让我震惊。我说:“听你这么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啊。你也不问问,这个学员不是从咱这报的课,只是有个微信,平时都不联系,你却表示支持,你这也太有责任和担当了,这要是别人家的爱人早烦了。”先生说:“这孩子愿意从那么远的地方跑过来参加,说明他是愿意提升自己的。帮助别人也是积福了。”
“你真行。”
2.娅丽老师说,当孩子有特别激烈反应的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晃,不要说任何话,这样只会让矛盾升级。而是改变一下以往固有的回应模式——回自己的房间或者出去。
3.“看到你这么生气,妈妈也特别难受。”“你这么对我,妈妈很伤心。”这是表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