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风采
一直以来,各级科协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政治引领,锐意深化改革,大抓基层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实效。我们开设【地方风采】专栏,旨在介绍典型案例,展示各地科协特色亮点活动,交流经验。
本期“地方风采”,一起来看广东省茂名市科协如何架起科技与产业间的桥梁,推动茂名荔枝48小时“出海”→
这个盛夏
德国法兰克福的特色餐厅
多了一丝别样的中国“甜”
一批来自广东茂名的荔枝跨越千山万水,空降法兰克福,与同样远道而来的浙江文成杨梅在莱茵河畔相遇,上演了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甜蜜邂逅”。这两道来自东方的红色珍馐,在德国高端消费市场掀起了一股中国水果热潮。
这场“舌尖上的外交”背后,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用智慧破解千年荔枝“出海难”的命题。
48小时“出海”鲜
当地时间7月8日,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海关通道见证了一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装载着茂名荔枝的冷链货柜,仅用3小时便顺利完成了申报、检疫、清关、放行全流程通关。
茂名荔枝“鲜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
其实,这并非首例,就在不久前,中国水果的“出海”故事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精彩篇章。
今年6月底,浙江文成杨梅通过冷链空运抵达德国法兰克福,随后在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二届中欧企业ESG大会CEO晚宴上惊艳亮相,令在场嘉宾赞不绝口。
茂名市科协党组书记杨曦从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获悉后,不禁思考,今年6月茂名荔枝已经实现“鲜达”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能否与文成杨梅一样成功“出海”至法兰克福?
想到便干!茂名市科协迅速行动,联动科技企业以及商务、贸促、农业、海关等部门,仅用3天便完成了茂名荔枝法兰克福之旅的组织、包装与空运。而日益紧密、便捷的中德航空物流协作,让茂名荔枝从果园到法兰克福餐桌,仅需48小时就能“鲜达”。
“德国检疫检测报告显示,产品完全符合欧盟进口标准,农残指标全部达标。”德国唐萨全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娴表示。作为先后承运文成杨梅和茂名荔枝出口的专业物流商,她见证了两种中国水果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热销盛况:“1600盒茂名荔枝和文成杨梅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这充分证明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品质的高度认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48小时,在德国法兰克福“提货”茂名荔枝。
徐娴在朋友圈分享的照片中,法兰克福著名的苹果酒与茂名荔枝同框,她写道:“茂名荔枝‘一口爆汁’,鲜甜口感征服了现场嘉宾,赢得一致好评。”
茂名荔枝与德国苹果酒组成的东西方美食搭配。
杨曦深有感触地说:“茂名荔枝与文成杨梅在法兰克福的相遇,是一次极具意义的特色农产品国际化尝试。我们通过搭建科技与产业间的桥梁,有望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
荔枝远航的硬核支撑
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看不见的厚积薄发。
鲜果出口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鲜战”。科技的持续进步,让曾经因地理隔绝而难以远行的美味,如今有了精准对接全球市场的底气。
茂名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约369万亩,年产量约500万吨,年产值超325亿元。其中,荔枝种植面积约14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然而,随着产量提升,市场拓展成为新的挑战。
“此次荔枝‘抢鲜’出海,依托科技驱动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以荔枝为代表的茂名特色农产品正探索从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全球化产业链转型,广大科技工作者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杨曦说。
从科创中国特色水果产业服务团,到荔枝科技小院,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科技赋能,多方发力,荔农和荔企切实享受到了红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茂名市科协组织科技小院座谈会。
听闻仙进奉荔枝首发法兰克福,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厚彬倍感振奋。
多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深耕茂名,推广应用稳产丰产、低产低效园改造、新品研发等技术创新,推动果园宜机化改造和机械化生产,并持续促进荔枝国际交流合作。
“现在荔枝运输不再局限于到达法兰克福,而是能走向全球,这离不开中国科技的支撑。”陈厚彬介绍,一方面,品种与种植技术是基础。我国有优质的耐储藏、耐储运的荔枝品种,像早熟的妃子笑、中熟的桂味和晚熟的仙进奉等。妃子笑特别耐储藏运输,桂味综合品质优异,仙进奉既能在树上挂果时间长,储运时间也长。另一方面,通过注重技术与硬件基础设施的结合,我国在荔枝保鲜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无人机 “上岗” 助力茂名大井桂味荔枝高效运输。
“体系的科技支撑是重要因素。”陈厚彬介绍,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他很幸运在第一轮体系首席科学家遴选中脱颖而出,并组建了全国荔枝科研团队。体系建立之初,全国荔枝产量约150万吨,近几年平均产量已超300万吨。
据了解,2022年5月,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在茂名高州建成,728份种质,6000余株成树与近7000株杂交苗,构建起荔枝产业的“创新引擎”。2023年11月,特色水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地茂名,为荔枝、龙眼等特色水果出口提供支撑。
用“智慧果”叩开世界门
在茂名高州曹江镇华坑村,有个充满“科技范”的荔枝果园。园内,不同品种的荔枝树整齐排列,不少树上都悬挂着二维码标识和实验标识卡,还设有气象监测设备。这里不仅是陈厚彬科研团队的示范基地,更是茂名荔枝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这个100多亩的现代化果园,曾经“失管”近10年。陈厚彬团队进驻后,通过科学管理,复产建设第一年平均亩产就达到了1300公斤,如今已成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认证的试验示范基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华坑村8000多亩荔枝园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机械化、科学化管理率不断提升。
“种植是核心,只有保证产量和品质,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陈厚彬认为。
今年6月,陈厚彬接连组织了荔枝科技小院建设、荔枝育种技术研讨和新品种鉴定等3场活动,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参与交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茂名高州曹江镇荔枝科技小院座谈会现场。
茂名市科协深度参与这一系列活动。茂名市科协主席朱谢辉表示,“科技兴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科协将持续推动荔枝科技小院建设,助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茂名荔枝产业的规模优势——单个乡镇产量堪比某些地区县级规模,陈厚彬提出要打造“三个标杆”:产量标杆、品质标杆和效益标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荔枝产业成为现代农业标杆,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对此,杨曦深表认可,“茂名市科协联动有关部门设立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科技瓶颈揭榜挂帅制度等,助力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解决在采收、分拣、冷藏、运输等环节的技术难题。”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杨曦介绍,今年6月,广东省科协带领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联合体代表团访问葡萄牙、英国,与当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入交流。茂名市科协随团参加。未来,茂名市科协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园艺组织合作,构建科技人文交流与特色农产品出口互促双强国际交流工作机制,如与中国园艺学会、广东省园艺学会等合作,为茂名特色农产品争取更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茂名的高效运作令人印象深刻。”身为国际货运公司负责人的徐娴赞叹道,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更多茂名优质农品走向世界。
展望未来,茂名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与发展成果。
编者手记
茂名荔枝“出海”,展现了科技创新引领、多方协同推动的产业升级之路,为中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范例。
在这一过程中,茂名市科协的主动作为,从捕捉市场机遇到组织资源对接,从推动技术攻关到开拓国际市场,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展现了独特价值。这启示我们:新时代的群团工作,既要有服务大局的担当,也要有创新突破的智慧。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科技元素的注入,中国农产品将以更优质、安全、可持续的形象走向世界。我们期待更多像茂名荔枝这样的“智慧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更多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责 编:陈尽美
审 核:张敬一
值班编委:宋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