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比较喜欢看地摊杂志,什么金字塔里的水晶骷髅,什么沙漠里的UFO,什么史前的核基地,什么时空扭曲的百慕大三角… …
后来长大了,会查paper了,这些支撑了星空君童年想象力的知识点,一个个被无情的击碎了。
现实是一种很残酷的东西,百慕大没有通往异次元空间的入口,和著名的开曼群岛类似,倒是个避税天堂。
佳兆业旗下的佳兆业健康,就在百慕大注册。而其控股公司佳兆业集团,则在开曼群岛注册。
资本是最聪明的,哪里省钱去哪里。
佳兆业集团是一个搞地产的,为啥会有做健康的子公司呢?
这要从2017年的一场收购开始。
佳兆业健康的前身是港股上市公司美加医学,这家公司之前又叫过,"永利控股"和"永泰投资控股",当时是消费电子配件业务,主营是插头。更名美加医学后,开始造义齿。
从名字和业务就不难发现,这本质上是一家壳公司,谁给钱就跟谁姓。
更名为佳兆业健康后,公司的愿景是:构建健康家居、健康酒店、康养旅居,健康小镇生态系统,打造一系列健康、养老、养生服务及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健康服务机构。
看起来很美。
不过,目前这畅想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公司80%的营收还是来自美加(MEGA)牌的义齿,差一点,星空君就看成了MAGA。
实事求是的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尤其是对牙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种牙科整形、烤瓷等业务广受欢迎。
做过牙齿美容的小伙伴都有个体会:太贵了。
一口牙动辄几万块,从事该业务的医疗机构利润可观。
然而,佳兆业健康的财报却让星空君大跌眼镜:亏的一塌糊涂。
一、是如何把暴利产品做亏的
经过几天的洗脑,星空君把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挖了个底朝天,大部分都在30%-40%左右,甚至还有不到15%的,着实和"暴利"不相干。
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金融工具,不断的靠吸血资金链来赚钱。
而佳兆业健康从事的所谓义齿行业,表面上也是非常光鲜亮丽超高毛利的行业。医美行业动辄90%以上的超高毛利率是常态,甚至一针上万的美容针成本只有几十块。
但行业的毛利其实主要留在了医疗机构或美容机构,作为生产商,毛利不算高,只有40%-50%左右。
以2020年半年报为例,公司的毛利率48%。
不过,近50%的毛利率,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也算不低了,公司怎么会亏呢?
利润表显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成本过高,超过3800万。
为什么才3800万就过高了?因为公司受疫情影响,半年营收才7600万,毛利被行政成本全吃掉了。
即便是在正常年份,公司的营收也不过2亿多,营收增速较慢。
归根结底,是公司的规模过小,无力支撑运营支出。
二、佳兆业健康存在的意义
房地产公司搞多元化转型不是新鲜事,不少地产商绞尽脑汁五花八门的去开发新业务。最直接的是做物业,还有的养猪,做健康的也不是少数。
但是,美加是一个好的标的吗?
目前看,公司股价只有一毛多,逼近"老千股"的范围,放在A股已经按规定退市了。
投资者不傻,如果真的是一个好的行业,会是这样的股价吗?
按照佳兆业集团公布的规划,健康板块是公司房地产业的延伸,二者良好互促,相辅相成。
至2023年中国义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亿元,市场空间足够大,牙齿美容领域,踏实做下去,一定是能做好的。
但是公司转身就收购了树兰医院,探索健康小镇模式。
这是什么意思?
说明公司就没有想一步一个脚印的赚钱,而是把这个上市公司的壳多装几个概念,搞资本运作,通过炒作概念来提高市值,通过各种途径融资。
从这个角度,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佳兆业健康亏损了,它存在的价值,是成为一个融资平台。
三、佳兆业集团的隐忧
2018年"房住不炒"的时候,星空君也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金融机构已经草拟了一份名单,抱团不给名单之外的中小地产商放款了。
2020年更是惨烈,上半年超过200家房地产公司倒闭。同时,传言中的"三道红线"已经箭在弦上。
星空君之前解释三道红线的时候,简化解释:触及红线的公司将不能再贷款了。
有熟悉业务的网友回击,规定只是不能新增贷款,并不是不能贷了,可以还了再贷。
拥有很多银行业同学朋友的星空君表示,我不能笑。
三道红线的标准解释确实如此,但是,你觉得,三道红线全中的房地产企业,就算还上了一部分,还能从银行那里拿到新的贷款吗?
实体经济那么缺钱,贷给谁不行,为什么要贷给三道红线全中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你就是想放款,能过了风控委吗?
房地产企业也不傻,所以佳兆业早在2017年就布局新的融资平台。
公司自己几斤几两,心知肚明。
是的,它就是那个三道红线全中的公司。
公司资产负债率75.9%(剔除预收款),净负债率162.2%,现金短债比0.84。
尽快搭建个融资平台,弄点花样搞钱,这才是公司"转型"做健康的真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