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该不该领取养老金,多少才能够生活?专家:几点需要了解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生活的基础“行业”,农民人口数量大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农民一直以来都是发展的中坚力量,虽然不能产生过高的经济价值,但却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吃饭问题,毕竟经济发展,居民更加富裕,但是吃饭仍不能缺少。
近期有消息称,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随着上一代农一代已经老去,新一代的年轻人由于多种原因并不愿意务农,农村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和孩子,传统的家庭式养老也面临着新的改变,有着一定的困扰。
对此有专家指出,农民也是一种职业,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农民是否也应该领取养老金,具体数额多少才能保障生活,以下几点需要了解。
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管是在缴纳公粮还是在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今第一批60后已步入了60岁的大关,达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他们很大一部分人却还在因为生计而到处奔波,单纯依靠种地很难完全的保障生活。
第二,一直以来农村都是家庭式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职工等占据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随着第一代的工人逐渐已退休,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需要发放养老金,保障了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与此同时用于整体消费的资金也将有所增加,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通胀一起带动了物价更多的上涨。
职工养老有保障,多数农民没有退休的生活,传统的生活中农民晚年依靠土地基本可以保障生活,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物价的上涨,各种因素让逐渐失去劳动力的农村老人生活有着一定的困扰,生活空间面临一定的挤压,或将需要更多的保障。
第三,农村和城市生活有着许多的不同,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老人而言,如果没有疾病等困扰,多数老人基本生活费用也仅需要800元左右,无论是日常的柴米油盐,还是一些简单的生活其它需求,农民很俭朴,也很节约,比之如今动辄一顿饭数百数千元的生活消费而言,农民生活的标准其实并不高。
第四,近年来对于农村养老问题逐渐改变,鼓励农民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各地标准根据经济发展等因素决定也有所差异,比如上海每人可领取到1000元左右,而河南等地能领取到100元左右,对于农民来说,虽然不多,对养老也有着一定的补充。
有人说,农民种植粮食不能产生太多的经济价值,所以或将无力负担更多的资金支出,比之城镇职工自然也有所差异,即便是个人缴纳,如果不是职工社保,年龄大了也只能领取三两百元,生活也有着难以满足,缴纳城镇社保农民却无力负担,进退两难。
专家表示,农民养老面临新的改变,也有着一定的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去了劳动力和赖以生活的基础,面对物价的变化,即便是基础的生活保障而言,每月也需要800元-1500元才足以满足,农民也是一种职业,或将也应该领取更多的养老补贴,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也将有着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农民晚年的生活也将更加舒适和美好,对此你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