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突如其来,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万众一心防控疫情的同时,我们也重新开始思考起健康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特殊意义。不久前,有一个叫做“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们的愿望五花八门,但背后体现出的对于“健康”和“亲情”的新思考,在令人动容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疫情下不同年龄群体生活的“特殊一面”。
在“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话题中,有一群中年人表示:等疫情结束,还是想为父母找一个安心、舒心的养老好住处。这也成为引发大众普遍共鸣的一段肺腑之言——疫情来临前,我们都以为,父母的养老似乎是一件 “遥远”的事。当疫情来袭,我们才发现,父母最需要的是有人陪、有保障、安心、安全的生活环境。
疫情对于养老观念所带来的改变和冲击,已经慢慢开始发酵。
01“我想做点什么,希望能照顾好爸妈”
疫情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对于很多没有和父母同住的朋友来说,长辈的生活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很多人纷纷在网上表示:“我有自己的工作,可以微信聊天,能方便的线上购物,让疫情对自己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可是却忽略了爸妈退休在家,没有朋友能聊天,也不懂线上购物,总之,疫情让我认识到了父母的无助和无奈,我很想做点什么,希望能照顾好爸妈”。
首先,长辈们生活面临的第一个难点在于物资获取,虽然社区为居民准备了多种物资包等便民措施,但对于很多无法熟练使用手机APP的长辈们来说,领取物资依旧是一件“麻烦事儿”,不是需要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帮忙操作”,就是需要儿女的“在线反复指导”。和年轻人相比,他们获取物资的时间和周期,普遍要更加费时费力。
其次,对于很多患有“慢性病”的长辈们来说,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大家经常会忽略了药品储备的重要性。疫情忽至,往往就会措手不及,可是对于长辈来说,吃药就医这两件事最“等不得”,叠加上家中是否有人看护,外出就医能否陪同,儿女是否能及时赶到等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就有可能成为长辈生活里最大的“风险因素”。
除了物资需求和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孤单也成为长辈们面临的一个“考验”。熟悉使用网络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微信,电脑等与朋友、同事时时保持在线交流,并不会觉得过于孤独寂寞。但对于已经退休在家,又不擅长使用网络交流的长辈们来说,长期居家所带来的孤单和焦虑,需要一个可靠的渠道,能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针对长辈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对于如何才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很多人不约而同的将眼光看向了养老机构。
02从“被动养老”到“主动养老”的观念“大变革”
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无法将父母照护的面面俱到时,选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让养老机构“替”自己尽孝,成为了很多子女们的共同选择。
疫情,也成为了大众改变养老观念的“催化剂”。带动了大众从“被动养老”到“主动养老”的思想转变。他们的共同选择,也让我们看到了机构养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优势:有营养合理的膳食保障、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日常消杀和风险防控都比较充分,相比家庭而言,可以更好的保护长辈的生命安全。
其实,随着行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目前的一些高端养老服务机构,早已不仅能够满足长辈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健康养老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服务来延长长辈的健康寿命,缓解长辈所面临的慢病困扰;通过乐享生活服务等开启长辈“退而不休”的第二人生,满足长辈们的精神交流需求;通过医疗服务专业来精准的对长辈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避免因疫情影响而延迟就医时间的情况出现。
针对长辈独居家庭中出现的饮食物资需求难题,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会在日常膳食方面做好精心搭配,确保长辈们每天能摄入丰富营养的食物种类,在饮食适老化、精细化、多样化各方面均能提供专业的服务,保证长辈的膳食营养健康。
对于慢病长辈的药物储备和就医问题,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会定时、及时地对长者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专业医师也会对用药、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
对于疫情期间长辈的精神生活需求,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室内外活动,诸如唱歌、跳舞、下棋、书法、绘画、音乐、手工等等一系列与长辈们兴趣相关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愉悦情绪,越活越健康。
在专业的养老机构里,长辈们不仅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生活保障,更能养成一种健康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时间在变、环境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不断变革,“机构养老”成为了很多人孝顺父母的“新潮方式”。选择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投入新的生活氛围之中,对于长辈们而言,也许会有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