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离离
01
老年人怕什么?
他们怕老了没人养也没钱养,怕儿女嫌弃,怕成为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这都是事实,但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怕被社会落下。
年轻人都在尽情享受数字科技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和不断创新带来的刺激和快乐。
但是还2亿多的老年人,至今都没上过网,更不要说什么数字科技。
你们跟他们说怎么扫码付款,怎么在手机上预约挂号,怎么不用取票拿着手机就能上高铁,那是天方夜谭,他们听不懂。
但是时代似乎并不在意他们懂还是不懂。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那个不知道健康码为何物,明明有票却不能乘车的大爷吗?
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向他索要健康码,在特殊时期,这没有错。
但问题是,大爷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码,也没人给他,甚至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事啊。
于是他情绪激动地跟工作人员理论起来,但是呢,双方讲话根本不在一个点上,一个一直在跟他强调要健康码,另一个一直在问健康码是何物。
不知什么时候起,老人们发现,去超市买东西可以自己结账了,甚至还有一个人都没有超市,简称“无人超市”。
去医院挂号不用再排长长的队伍,也不用一直在医院等上大半天,现在可以在网上挂好号再安排时间。
出门打个车吧,你站在路边向空车招手,但人家根本就不停,从你身边呼啸而过,难道是这些车不想载自己?
很多很多的疑问,一些老年人得不到答案。
02
我们小区有个阿姨刚从农村老家来不多久,还不怎么会说普通话,经常会带着孙女下来小区健身场地玩。
聊天得知,儿子两夫妻都上班,这家里的洗衣做饭带孩子还有打扫卫生的活儿都是她干,本身她身体也不咋好,几年前就有糖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但是因为老伴去世了,她一个人在乡下,儿子说怕她孤单,就喊来这里了。
可一天天的这么下来,真有点吃不消。
一开始,他们两个年轻人下班或者周末还会帮衬着做点事,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宁愿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也不会接过她手上的拖布。
她说以前在乡下,自己种点菜,至少菜是不愁吃的,多了还可以拿去卖,换点钱,没事了就去捡塑料瓶和纸箱之类的,也可以卖。
自己一个人的开销基本能满足,要说养老,自己也存了点钱,等不能动了,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要说一个人很孤独,其实也还好,她那个村离县城不远,故而很多人并不没有在县里买房,而是直接买车,省了买房的钱。
所以,村子里同龄老年人挺多,年轻人小孩也不少。
但是来到这里,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孤独,跟儿子他们根本没有话题聊,要聊也就是关于孙女的。
有时候他们两夫妻聊的热火朝天,孙女在看动画片,自己就真的不知道干啥了。你说玩手机吧,那什么微信聊天,发视频,儿子儿媳教了好几遍,总忘。
电视调台也不会,两个遥控器,也不知道怎么用,不过大部分都是孙女在看。
说到这,阿姨说,还不如回老家呢?回老家还有一群老太太太一起唠嗑。
其实,还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有这种“跟不上”的不安和挫败感,而且学的又慢,记性又不好,总忘,总学不会。
03
我们营业厅前几天来了个大爷,火急火燎的问:
我儿子上个月给我手机充了300块钱的话费,怎么昨天我这边就打不出电话了,客服说我欠费,可我手机每个月都没超过20块钱啊。
我们帮他一查,果然是欠费,再一看,原来他是开通了5G,可能是业务员询问的时候,大爷也不懂,就稀里糊涂地开通了。
这下大爷气坏了,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就开通了这个套餐,于是连忙让我们去下掉这个套餐。
但是他又没带身份证,一时办不了,这下他又怒了,说是我们故意为难他,最后好说歹说,他终于听进去了。
其实,以上案例中的老人状况都还算不错了,虽然被互联网遗忘了,但没有被后辈遗忘。
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比如我们在买菜的时候,如果对方是老人家在卖菜,她们会顺带问一句能给现金不。
年轻人心里想,这年头,谁还带现金出门。
何况这老太太也不是没有二维码,只要不是第一次卖菜的,都会准备好一个二维码。
又一次我就问了,用二维码收款多方便呀,不要找零,而且还可以防备收到假钱。
但是老人家就说了,这二维码不是她的,扫的钱都进了儿子的手机了。
其实就是,这二维码是他儿子的。
我说,那就到时候让你儿子给你。
“又不好问,每次也没多少钱,只是这菜都是我种的,本来是想着自己能有个自由支配的零花钱。”
这大概是最让人感到辛酸的了吧。
04
等到老了,自己在能动的时候想弄点零花钱,以及平时基本开销的钱,但因为二维码不是自己的,卖菜的钱也就到不了自己手上。
老人家挣点钱真的很辛苦,那些大多数都是没有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
看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皲裂粗黑的手指,还有那过时且有几处磨的只有稀疏几根纱的衣服,就觉得可怜。
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幸赶上了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见识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事物。
但,每个人都会老的一天,新事物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关爱父母,就是关爱以后的自己,我们的后辈也会从我们的行为中,懂得如何尊重家里的老人。
这种关爱,是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他们使用电子产品,丰富他们的生活,是体谅他们的辛苦,尤其那些帮儿女带孩子的。
从细节关心,从身边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