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在条件艰苦的建筑工地上,是无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在挥汗如雨,农名工默默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做着突出贡献。
虽然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但是农名工的薪资报酬还是相当可观的,如今一般的建筑工地一个工人一天的薪资平均也要达到300元,月薪过万对于农民工而言也不再遥不可及。可是即便日薪高过大多数工作,但是农民工依然处在社会底层,很难存得住钱,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农民工的工作很难稳定,虽然日薪颇高,但是一个月并不是天天都有工作可做;一个项目结束之后,也无法保证下一个项目能紧随其后,工作难以保障持续是限制农民工收入的一大原因,就算日薪达到300元,一个月往往只能工作半个月,一年的时间往往只能工作大半年,综合而言,农名工一年的总收入往往只有五万左右,这样的薪资水平并不算高。
一定行业来到淡季,农民工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将处于待业的状态,只能在家务农,因此收入水平更加难以保证。况且农民工一般都是由包工头带队,去往建筑工地工作,因此没有任何劳动合同可以保障他们的权益,社保、医保等保险也没有单位为他们缴纳。因此他们的艰辛,以及处于社会弱势的处境,并不应该被日薪的高低所掩盖。
其次农民工群体身为进城务工人员,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进城工作所赚的钱往往是一个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农民工的薪水要供养其农村一个家庭的吃穿用度,以农民工的年龄来看,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阶段,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他的肩头,老人的养老、孩子上学等多项数额不菲的开支都需要他们承担,想要有存款出现,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深入,农民工在城市的处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不但权益有了更多的保障,收入也出现了可观的增长;很多人已经在城市落户,将整个家庭都迁到了城市,然而更多地还是只身一人在城市打拼,供养身后农村的整个家庭,但是农民工的数量已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纪的增长,他们无法继续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而他们的子女已经不愿意像父辈一样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甚至会认为农民工是一项不体面的工作。其次,农村相比从前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农村的土地有了更大的价值,农村的市场也是一块还未被开垦的“新大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了农村,甚至很多原已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人也开始回乡创业,农民工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历史。
你认为未来还会存在农民工吗?大家可以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