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理想主义者的勇敢尝试:
一天之内做出丢掉铁饭碗的决定
缘起:
初见张瑞华,便有一种小小身躯蕴含巨大潜能的感受,齐耳的短发透着知性和干练,笑起来给人如沐春风的亲切感。张瑞华从医25年,1996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宣武医院癫痫病专家王玉平教授,获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癫痫病专业,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
这样一位有着丰富医学背景的医生、学者,为什么会一头扎进养老工作这一陌生的领域呢?
2017年,张瑞华带着使命组建潞河医院老年医学科。随着对老年医学了解越深入,她认为目前的老年医学任重而道远。
张瑞华:
我原来是专科医生,我的硕士和博士的研究方向是癫痫和神经面生理,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是把病人的脑壳打开,把电极伸到脑壳里面去,监测它的异常放电,把病灶找到,然后切除。
通过她不断地前往全国取经,她发现国内研究老年医学局限性很强。
张瑞华:
中国的老年医学科大部分是在从什么角度推进呢?可能更多的是依托了专科的实力,比如心内科或者神经科的专家挂帅老年医学科,大家做的还是心内科或者神经科领域的工作,国内研究老年医学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各个专业去研究一个本专业的老化问题。
在张瑞华心中,这些想要在这个学科有所突破的欲望积累得愈来愈强。到了2021年,在张瑞华即将跟医院签订长期合同的那天,她决定丢下这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毅然从事养老行业。
张瑞华:
在这25年的从医经历里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年病以及老年人面对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非常的复杂,这对一个专科医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挑战。做老年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也许最合适的土壤是养老机构。

现状:
一只尿袋,成了一座沉重的大山
“老爷子初来,我觉得这一定是一个孤僻的老爷子。”张瑞华说。早年参军,退伍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老爷子有着军人严肃强硬的作风和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骄矜,很少见他出门,也很少见他与人交谈。
做养老,你只有俯下身来,细心思考,才能发现老人们的真问题,随着逐渐熟悉,张瑞华发现老爷子一直把他的尿袋隐藏得很好,这或许是阻碍他出门的一座大山。“他前列腺有问题,不能自主排尿,得借助导尿管。”来到博瑞芳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训练,并且借助艾灸、按摩、针刺等中医适宜技术,再加上护理人员的静心照护,老爷子逐渐适应了自主排尿,终于从尿袋上解脱。自从离开了尿袋之后,老爷子突然像换了一个人,平时的社交活动也参加不少,戴上助听器,跟人侃侃而谈。
又是一次新年,家人给他送来了蝴蝶兰,这次他没有将其放在自己的房间,而是坚持摆在了公寓大厅,那一刻,他真正的把公寓当成了自己的家,花朵和他的笑脸一样绽放得十分灿烂。
记者手记:
听说要去探访养老院,记者满脑子都是缺少阳光的走廊,常常透着凉意,好像随时要把人覆盖,老人房间内浓浓的孤寂气息。可是来到这里,记者感觉就是宽阔、明亮、舒心,耳边黑猫警长的歌曲似乎还在吟唱,活动厅粉红色的蝴蝶兰仿佛在起舞,不知道什么牌子的洗衣液气味一直萦绕在鼻尖。希望张瑞华的医康养融合养老模式能坚持下去,希望走廊里张奶奶想要和张瑞华探索的课题能够成功,希望身边的老年人都能解决养老问题,在临别之际,能够拨开雾霾,儿孙萦绕在膝头,走的安详快乐且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