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标准膳食——让家乡更近一点 有时候,食物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家乡和儿时的记忆。
在扬州生活了30多年的李奶奶,早年因工作北上首都,即便已经在北方生活了40年,但对江南水乡精致美食的思念却从未消减。这一切,在入住大家的家城心医养社区后便迎刃而解了
在了解到李奶奶最在意“吃得惯不惯”后,大家的家营养师团队与资深厨师团队多次研讨,为她制定专属膳食方案。厨师团队将北方常见的红烧狮子头,换成了更健康的清炖做法,并结合李奶奶的口味,添加了少许香油。当李奶奶品尝到特制的清汤狮子头时,她笑得眼睛都弯了,直呼是家乡的味道。
面对社区里不少像李奶奶这样需求特色饮食的长者,大家的家都会尽可能提供他们钟爱的餐食,兼顾营养均衡与地方风味,为长者奉上“家乡”味道,温暖他们的思乡之心。
疾病特护膳食——让生活更美一些
食物除了满足味蕾治愈心灵外,更是身体营养的最重要来源。
大家的家针对患有三高一痛、慢性肾病、认知症、肌肉衰减综合症的长者,严格配合医嘱,提供适合慢性病的膳食,帮助他们远离、减轻并发症。
下午15点,护理员敲响了长者的房间门:“王爷爷,该去吃加餐啦,今天有您喜欢的小米粥呢。”这样的提醒,护理员每天都要重复数十次,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数十位长者的用餐时间、频次以及喜好。像王爷爷这样患有糖尿病的长者,需要少食多餐,确保长者营养摄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膳食护理,王爷爷的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并发症也得到缓解。对此,护理员雯雯也十分欣慰。于她而言,守护长者康健就像是与岁月为伴,时间见证,贴心守护,为每一位长者筑起幸福港湾。
康复支持膳食——让身心更健康一些
对于术后、病后康复的长者来讲,饮食成为身心恢复的关键。
周伯伯对此深有感触,股骨头关节置换手术后,枯燥的家庭康复,让他整日闷闷不乐,茶饭不思。
入住大家的家城心医养社区后,周伯伯不仅享受了个性化康复方案,在饮食上营养师团队也兼顾了术后需求以及他的个人喜好, 提出少油少盐、优质蛋白质、高纤维、低糖水果等原则,一日三餐,每天都是不一样的美食。
3个月后,周伯伯身体壮实了不少,人也变得开朗了。一期康复结束时,他开玩笑地说:“要尽快安排我的二期康复呀,还有好 多美食等着我呢。”此话把周伯伯的家人和护理人员都逗笑了。
性状适口膳食——让亲情更加温馨
身体所需、承载记忆、疗养身心,食物的含义众多,于需要特殊护理的家庭而言,食物还是亲情的延续。
在大家的家城心医养社区中,有部分需要性状适口膳食的长者,他们的膳食除了营养外,食物形态也尤为重要,是软食、碎食,还是(半)流食、匀浆膳,都需适情况而定。
李女士的父亲常年卧床,身形日渐消瘦。在入住社区前,李女士个人照顾父亲已有1年时间,“我也是没有办法了,工作忙,没法子在饮食上做得这么细致,日常照顾也不够周到。”
针对李女士父亲的情况,社区将原本单调的米糊、粥糊更换成了添加蔬菜、肉类、优质蛋白的食物,定时耐心喂送,更加营养均衡。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调理,李女士的父亲脸色红润不少,各项生命体征良好,李女士十分感动:“你们真的很专业,我现在轻松不少,也更加放心。”
正所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大家的家的每一碗膳食,都承载着对长者身心健康的美好祝愿。
同时,大家的家还会在社区定期会开展科学饮食讲座,主题内容包括:《膳食指南核心推荐》、《痛风不用害怕豆制品》、《老年人每天吃多少鸡蛋》、《降低餐后血糖的吃饭顺序》、《口腔健康与血糖控制》等,用科学知识为长者铸就健康城池。
大家的家希望通过一系列专业养老膳食服务,真正让长者“食”有所依,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