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强生医疗公益支持的“医疗机构专科标准化建设赋能行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科能力建设暨房颤规范化诊疗管理云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针对心血管专科建设、房颤规范化诊疗、房颤患者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学科建设经验。
会议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金盈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妍主持。
DRG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
《“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选择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进行临床重点专科普惠性建设,实现各省全覆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保物价办主任鲁蓓分享了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背景下,医院精细化管理经验。鲁蓓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把着力点放在提质增效上。这与DRG付费的目标一致,即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率。”DRG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首先,诊疗流程精细化,诊疗流程建立在医保知识库和规则库分类基础之上;第二,成本测算精细化,对科室核算、项目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成本管控精细化,以配套措施降低医院固耗支出,腾出空间;第四,绩效考核精细化,体现从“扩张增收管理模式”转向“价值医疗和精细化管理模式”,要综合考虑疾病的危重程度及治疗复杂程度,才能在DRG付费下建立合理且可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绩效考核方式。
鲁蓓强调,面对DRG支付方式改革,各家医院都要有危机意识。有些医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院内政策调整,有些医院则正在创新管理方式。这些调整都将影响医院对医疗行为的管理或对成本的管控,再反过来要求医院进一步精细化管理,从而形成管理闭环。医院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医保支付杠杆作用的发挥,促进医院正向、良性发展。
张金盈表示,以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临床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和医疗质量。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应通力协作,加速适应新形势,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震认为,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心内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营能力,建立科室管理新秩序,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医院加强运营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同时也倒逼医院重新审视各学科、专科运行模式。浙江省台州医院心内科主任江建军认为,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采用最新耗材进行治疗,总体费用偏高。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电生理主任周菁表示,不能因为耗材等因素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多孔消融导管的治疗效果更好,我们应以更合理的耗材分组,如尽量选择相对合理的标测电极导管,达到DRG控费标准,同时给予患者较好的服务。”他说。
李妍认为,DRG使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新技术发展,同时让医院更加合理地控制成本。
亟须加强心血管内科建设
与房颤规范化诊疗管理
受到人口老龄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心律失常在日常较常见,房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疾病负担逐渐加重。因此,建立房颤规范化全病程诊疗模式,提高房颤临床诊疗能力,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张震表示,无论是从DRG支付方式改革还是从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来说,房颤规范化诊疗管理都非常重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房颤患者群体将越来越大。”他说。
张震认为,当前房颤规范化诊疗管理的难点有4个:一是患者筛查难,二是精准就医难,三是医生层面患教难、随访难,四是电生理技术发展难。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点发展房颤诊疗项目,设立3个数字化平台建设目标。“第一,我们建设了房颤数字化患教平台,打造‘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数字化患教体系,推动精准患教,提升患教效率,强化患者对疾病和规范就诊的认知;第二,建设服务平台,为医生减负,让心内科医生愿意参与线上管理;第三,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从房颤筛查、诊疗到术后随访,让病例情况以结构化呈现来推动患者管理。”他说。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滨认为,在房颤精细化管理方面,建立相关微信群进行点对点患教,有助于提高随访效率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周菁表示,近年来房颤患者综合管理,尤其是早期房颤患者的节律控制,是领域内热点话题,及时对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非常重要。“房颤中心建设及房颤患者综合管理是房颤中心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生对患者术后进行长期的规范化管理可使患者获益。”他说。
注重流程创新突破
专科发展需要不断深耕管理,也需要模式创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追求品质与创新,在医疗技术指标上向世界一流看齐,在技术上不断开拓,从中国第一走向世界第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了特色诊疗中心,提出“房颤舒适化治疗”理念,在创新精益化管理方面以电生理技术为主导,推动心内科发展。“我们建立了数字化管理平台。住院患者可在心电图室通过扫码进入该平台,医生助理则负责追踪确诊房颤患者情况,引导患者到电生理医生门诊就诊。从房颤的筛查到精准入组再到随访管理,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优化,治疗依从性更高,使治疗结局得以改善。”张震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建立了患者数据库。院内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让患者花最少的时间,找到适宜的心内科电生理医生;院外定期随访,形成房颤规范化诊疗闭环。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叶向阳对此感受颇深。他说:“医生护士工作繁忙。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有人,而且这些人的职责将越来越大。”
文:张沫
编辑:王天鹅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