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他人心灵的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导致身心的痛苦乃至严重的疾病。
不把别人看成独立的个体,无视别人的独立和自由,这种情形最极端的体现恐怕就是自恋了。自恋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们的子女,配偶和朋友,都有各自的想法与情感。
我接待过一个叫苏珊的病人,她当时31岁,从18岁开始,她就多次自杀未遂。此后13年里,他她成了医院和精神疗养院的常客。她接受过很多心理医生的帮助,病情也大有好转,我为她治疗了几个月,她渐渐学会信任值得信赖的人,也能分辨出哪些人值得信赖,她也能够接受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事实,以开朗而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她学会了自尊自爱,学会了照顾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过于依赖别人……总而言之,她的健康恢复的很快,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她就可以彻底出院,去过独立的生活。
我见到了她的父母,他们50多岁,谈吐高雅,我美滋滋地把苏珊的情况告诉他们,还解释了我对苏珊的前景感到乐观的理由。不料,苏珊的母亲突然流下了眼泪,我以为她是过分激动才喜极而泣,奇怪的是,她的表情却极为悲哀,我只好问道,“我真的不明白,我告诉你的是个好消息,你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我当然感到难过了,”她说,“想到苏珊的痛苦,你怎么能叫我不流泪呢?”
我不厌其烦的解释,苏珊在患病和治疗期间,的确吃了不少苦头,但这是值得的。她学到了很多,而且就要脱离苦海了。根据我的经验,和其他成年人相比,她变得相当成熟,在与精神分裂症的较量中,她的经验,勇气和智慧,或许能使她更为坚强。她将来要经受的痛苦,也许比别人少很多。我惊讶的发现,她的母亲依然面色悲哀的默默流泪。
“我真是有些糊涂了,X女士。”我说,“在过去13年里,你一定接触过苏珊的许多心理医生,对苏珊的情况一定很清楚,我坚信她这一次的恢复,尤其会让你感到乐观。难道除了难过以外,你就不为她感到高兴吗?”
“我想到的只是……苏珊活的太苦了……”她眼泪汪汪的说。
“可是你真的不为她感到高兴吗?你想到的只是她以前的痛苦吗?”
她照旧哭泣着说,“可怜的苏珊,她一辈子都在受苦。”
……
我突然明白了,X女士不是在为苏珊流泪,而是在为她自己流泪,为她遭受的痛苦而悲伤。我们谈论的是苏珊,而不是她,她只好假借苏珊的名义,发泄她本人的隐痛。一开始我没有想到她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我意识到,这是因为她无法区分她和苏珊的不同,她以为她感觉到的一切,苏珊都能感觉到。苏珊成了她表达情感的工具。X女士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她也没有任何恶意,但是在她的意识深处,根本不觉得苏珊和她有什么区别。她认为苏珊就是她,而她从未把苏珊当成独立的个体。在意识思维层面,她知道苏珊和她是两个人,可是在情感方面,她觉得除了她以外,其他人(包括苏珊)都不存在。她的这种愿望和感受过于强烈,以至她认为,全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存在,而其他人只是虚幻之物。
我后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往往是典型的自恋狂,这不是说子女有精神分裂,母亲就一定是自恋狂,也不意味着母亲是自恋狂,孩子就一定患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复杂,跟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母亲患有自恋狂的病症,势必给孩子的童年带来负面的影响。以苏珊和其母亲为例,假如我们了解她们的相处情形,对于这种影响的认知就会更清楚。
例如有一天下午,苏珊患有自恋狂症的母亲,x女士正深深沉浸在自哀自怜的状态中。苏珊放学回到家里,她在美术课上得到了优等成绩,所以高兴的把作品拿给母亲欣赏。她告诉母亲,她进步的多么快,她等着母亲给予表扬。x女士却说,“苏珊,你快去睡午觉吧。为了画这些画,你最近太辛苦了,现在的学校真不像话,根本不管孩子的健康。”
还有一天,x女士正处在自我幻想的狂热中,而苏珊由于坐校车时遭到了男生的欺负,回到家里便对母亲哭诉,x女士却对她说,“让琼斯先生开校车,我看最合适不过了,他脾气那么好,那么有耐心,能够去忍受你们这些孩子,真是了不起呀!今年圣诞节,你应该给他送件小礼物。”
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会去体会别人的感觉,也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患有自恋症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情绪和状态,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对他们的需要,不加体会。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也很少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这是童年时期家庭负面影响的结果。
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未必像苏珊的母亲那么自恋,可是他们都会对子女的独特性视而不见。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者说,“你的性格和你吉姆叔叔一样……”似乎孩子不过是遗传基因的复制品。
殊不知,父母基因的重新组合,必然诞生出跟父母,祖父母以及跟任何祖先不同的崭新的生命。作为运动员的父亲,逼着喜欢读书的儿子走上足球场,身为学者的父亲,迫使喜欢运动的儿子苦读书本……这样只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误导,使孩子的内心充满痛苦。最终,父母在教育上功败垂成。
一位将军的妻子曾这样说起17岁的女儿莎莉:“莎莉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去写那些伤感的诗歌,难道这不是病态吗?她甚至很少去参加同学聚会,我想,她是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我和她的女儿莎莉面谈,发现莎莉是个开朗活泼讨人喜欢的女孩,她的成绩名列前茅,人缘也很好,我告诉她的父母,莎莉没有问题,反倒是他们自己应该端正态度,不要随意动用家长的权威,逼迫莎莉变得跟他们一样,他们非要把莎莉的独立特性当成是病态,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经常抱怨说,父母严格教育他们,并非是来自真心的关怀,而是父母担心个人名声受到影响。几年前,一位少年就曾经对我说,“父母整天对我的头发说三道四,但是他们从来就说不出留长发到底有什么坏处,他们只是不想丢人现眼,不想让别人看到他们的儿子留长发,他们不在乎我的感受,只是在乎他们留给别人的印象。”
青少年的抱怨常常不是空穴来风,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修剪整齐的草坪,擦拭崭新的汽车。而后者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父母的这种自恋情结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实有着惊人的破坏力,而且这种情形相当普遍,难怪在论述子女教育的一首诗歌中,诗人纪伯伦提出批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
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不能接受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我不久前主持过一次关于婚姻问题的团体治疗,一个男性成员说,“我认为妻子的作用就是整理家务,照顾孩子,备办三餐。”他的大男子主义让人吃惊,我本来以为等其他成员相继发表看法以后,他或许能够意识到他的个人想法是错误的。
让我大感意外的是,团体里还有六个成员,包括女性成员在内,对于妻子作用的认识都和他如出一辙。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判断妻子的价值,而没有考虑对方是独立的个体,妻子的意义和作用,绝不是照顾伴侣的生活。
我说,“唉,难怪你们的婚姻都出了问题,你们必须清楚,人人都有独立的人生和命运,不然你们婚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有的人对我的话感到困惑,他们质问我,“你又如何看待妻子的作用?”
我对他们说,“就我看来,我妻子的意义和价值,是尽可能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尽可能使她的心智获得成熟,这不仅对我有好处,也是为了她本人乃至上帝的荣耀。”
遗憾的是,他们很长时间都没真正理解我的意思。
在情感关系中,为什么人人都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它在政治领域得到的关注显然要多的多,例如:极端封建主义哲学观,与前述的婚姻观念就极为类似,即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就是为家庭,封建君主,封建帝国提供服务,小我必须为大我牺牲,个人命运微不足道。
极端自资本主义则一味强调个人价值,哪怕为此牺牲家庭,团体,社会的利益。在这两种观念的驱使下,孤儿寡母可以忍饥挨饿,可以不必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企业家可以争名夺利,牺牲工人利益,享受堆积如山的成果。
思维健全的人都看得出,这两种极端的思维方式,都无法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情感关系中,双方如何保持独立性?
毋庸置疑,个人健康有赖于社会健康,社会健康,也有赖于个人健康。婚姻和家庭好比是登山运动的后方营地,登山者要取得成功,必须完善后方营地,保证食物和药品的供应,一边随时在营地里休息,补充营养,一边准备攀登下一座高山。
一流登山者筹备后方营地的时间,甚至不少于实际登山所用的时间。原因在于,后方营地是否稳固,粮食是否充足,关系到能否完成登山任务,乃至关乎个人的生命。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着登山,对后方营地(婚姻)却极少经营,他们以为营地里衣食齐全,井然有序,随时都可以供他使用,他不需要花费力气对营地进行修缮和维护。这种极端资本主义式的态度,注定会让男人的婚姻遭遇失败。
男人回到家里就会惊奇的发现,后方营地成了废墟,妻子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或是有了外遇,或以其他方式向丈夫宣布,从此以后拒绝继续照管营地。
女人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她把后方营地当成人生巅峰,丈夫在婚姻外的一切努力,一切创造性的成就,不仅无关紧要,甚至只会让她充满敌意。她要求丈夫改邪归正,把精力完全放在家庭和婚姻上。这样做就如同极端封建主义观念,只会让婚姻变得令人窒息,丈夫感觉到强烈的束缚,只想早日摆脱枷锁,逃之夭夭。
在某种意义上,妇女解放运动像一面旗帜,为我们指引了理想的婚姻之道。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少年时代,我喜欢美国女诗人安•布拉兹特里特的宗教组诗,谈到夫妻关系。她的一句诗,曾让我尤其感动,那就是:你我合二为一,我将一生感激。
但到了成年以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夫妻双方只有更加独立,而不是合而为一,才能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才能使婚姻生活更为美满。
因惧怕孤独而选择婚姻,注定不会成就幸福的婚姻。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当分离和意外丧偶的风险。成功的婚姻,能够为心灵提供更好的滋养,并且成就辉煌的人生旅程。
夫妻双方以爱为出发点,为对方的成长尽心尽力,甚至适当做出牺牲,才会获得同等乃至更大的进步。夫妻任何一方登上人生的顶峰,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婚姻质量,将情感和家庭提升到更高层次,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换句话说,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成长紧密结合在一起,当然,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孤独和寂寞常常是不可避免的。诗人纪伯伦曾这样谈到婚姻中寂寞的智慧: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彼此相爱,
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
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
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
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你们的面包,
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一起欢笑,载歌载舞,
但容许对方的独处,
就像琵琶的弦,
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
彼此独立。
交出你的心灵,
但不是由对方保管。
因为唯有生命之手,
才能容纳你的心灵。
站在一起,
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
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
橡树与松柏,
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