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我只有一套房子,会被法院查封吗……?”
在北新泾监狱的活动现场,由长宁区法援中心安排的4名援助律师“一对一”为服刑人员答疑解惑,共为23名服刑人员提出的交通事故赔偿、离婚财产纠纷、房产纠纷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经过援助律师的专业解答,解开了服刑人员心中的法律疑团,稳定了他们的思想情绪,服刑人员纷纷表示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与此同时,一场“拒绝贪欲、远离骗局——从电影《孤注一掷》分析电诈骗局”为主题的法治讲座正在南汇监狱举办,这是奉贤区法援中心结合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电信日开展的送法活动。
讲座借助电影剧情,深入浅出地分析电信诈骗的套路、上下游犯罪形态以及如何预防电信诈骗,不仅提高了服刑人员的法治意识,同时也帮助他们在回归社会后有效预防和远离电信诈骗。
为进一步推进监狱法律援助工作,服务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大局, 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市监狱管理局综治办共同打造的“法援送法助回归”品牌项目正在全市有序推进。
该项目是基于监狱特殊场所性质的创新性举措,旨在 助力罪犯改造工作、助力罪犯回归社会、助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助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品牌项目以汇聚法治资源为切入点,以加强大墙内外联动为着力点, 通过为监狱服刑人员举办法治讲座、现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等方式, 促使罪犯增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养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送法活动常态化
各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对口监狱按照法治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一季度不少于一次的频次和一场讲座一个主题的要求,常态化开展送法活动。
8月30日,浦东新区法援中心与上海市监狱总医院签订“法援送法助回归”合作备忘录,双方按照“三个一”(“一季一主题、一次一讲座、一对一咨询”)的工作思路开展相关工作,着力构建法律援助、普法释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品牌项目内容。
当日,中心安排律师现场开展了《刑事裁判涉财产性判项》专题法律知识讲座和服刑人员个案法律咨询活动,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截止发稿日,浦东、长宁、虹口、普陀、杨浦、闵行、青浦、金山、奉贤、崇明等区法援中心走进提篮桥监狱、五角场监狱、周浦监狱、北新泾监狱、四岔河监狱、吴家洼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青浦监狱、新收犯监狱、南汇监狱、监狱总医院等11家单位开展法治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需求订单精细化
品牌项目要求各监狱做好罪犯有关法律方面需求的排摸、汇总、梳理工作,形成每次活动的需求订单,通过“需求订单化+工作联系单”模式,加强与区法援中心的工作沟通和对接。
松江区法援中心根据女子监狱排摸的法律服务需求类型,从松江区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中甄选具有相关业务专长的10名女性律师和2名男性律师组成志愿律师服务队,同时根据 “需求订单”录制了6节法治讲座视频课程,为服刑人员深入普及宪法、国家安全法、刑法、禁毒法等法律知识。
金山区法援中心也将根据新收犯监狱提供的“需求订单”,发挥“线下课堂+数字录课”组合效应,在2024年12月底前开展不少于8节法治课程。
项目实施机制化
各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各监狱通过建立联络员或联席会议机制等方式,加强品牌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品牌项目推进工作。
崇明区法援中心与四岔河监狱签订了监狱法律援助工作暨“法援送法助回归”项目深化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项目联系、协调和转交申请等事务,并定期就监狱法律援助工作交换意见,共同商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监狱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提升工作实效。
普陀区司法局与吴家洼监狱签订合作协议,就工作机制、送法形式和服务体系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对点”长效联络机制;二是依托“互联网+”多形式开展送法服务;三是通过积累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构建监狱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宣传“三位一体”的法律援助服务新体系。
来源:上海法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