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瓦尔登湖》是一部备受喜爱的文学作品,它像人们描绘着美丽的瓦尔登湖恬静的景色,实际作品似乎确实如此,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时,却仍然被惊呆了。
在序言部分,作者这样写道:
“我看见许多年轻的同乡继承了农场、房屋、谷仓、牲畜和各种农具,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幸的,因为这些东西得来容易,要摆脱却很难......即使是没有祖传的累赘植物,却仍需不停地劳作,委屈地生活。而着一切,仅仅是为了自己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而最糟糕的莫过于你们当上了自己的监工。”
“他们看似富有,其实在现有社会阶层中最穷的莫过于他们了。他们给自己打造一副金银制成的脚镣,时刻束缚着自己,因为他们即便是积累了一笔资金,却仍旧不知如何去花掉它,更不知怎样去鄙视它。”
这本书的作者距离我们约有150年,他出生在距离我们200年前的时代,他搬到瓦尔登湖居住时,才28岁。他大学毕业,从事记者工作。后来,在瓦尔登湖过上了简朴的生活。他的智慧融合在《瓦尔登湖》中,这本书与《圣经》等书一起被美国国会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
从我摘抄的几段文字中,你不能发现作者崇尚自然田园生活。当人们有了钱财之后,便成了守财的奴隶,最可悲的是,自己当上了自己的监工。
作者在瓦尔登湖生活,他有时会向村子里的人传述他的思想。他告诉人们,人们不需要辛苦的劳作便能过上像他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在深林中自己建造起了房屋,干净整洁,花费极低,他对食物的要求是保持体温,维持生命的延续,衣料的作用亦是为了避体保暖而已。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不必为了穿着得体而拼命劳作,不必为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而不停劳作。
但他爱读书,他觉得教育是必须要的东西,是文明的延续。他说教育并非只能在美国上等的学府才能完成,有学识的学者可以请到乡村里授课。
作者享受自然风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有时只工作几个星期,其余的时间用来读书,或者游历大好河山。
我从作者身上看到了恬静安逸自由,看到了古道清凉里的苦行僧。但他劳作,与苦行僧的乞食不同,他通过自己的劳作过活着。
我们现代人,尤其是为了日进斗金而苦涩不堪的人应该学学作者的超然洒脱。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他对火车的烦恼。他提到了人类文明,却不喜欢火车的存在。这点让我很是费解。
如果按照作者所描述的,人人都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行脚丈量着大好河山。那么他说的文明又是什么呢?对于这点,作为读者的我,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或许恰恰可能反应了我的狭隘,毕竟《瓦尔登湖》这本书是流传了100多年的经典之作。
可我依然认为,如果完全采用作者的理念生活,人类文明的发展可能还停留在很古老的地步。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孔子等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如果没有文明的发展,造纸术的发明,火车的运行,那么人类的智慧并不能很快地传播开去。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莎姆雷特。通过《瓦尔登湖》的阅读,我很赞扬简朴生活的理念,当代人需服下此药方,心中的抑郁便会荡然无存。至于药方的用量,酌情酌量。毕竟,欲望的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