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读《世间生活》品人生百态
2023-07-07 06:25  浏览:428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态】






选一本书来读,首先要看作者,就像我们选一件商品,首先要看它的品牌,道理是一样的。冯骥才先生无疑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冯骥才先生有着很多头衔,简单概括,那就是作家、艺术家、教育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文学家自然不用多说,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有很多篇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他是“文革”后“伤痕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文学创作几十年,国内外发行的作品在文坛有很深远的影响。

01

我最早接触冯骥才先生的作品是那篇知名度极高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讲得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这样一位鹤立鸡群的高个子女人,和一位有“武大郎”之称的矮个子男人走在一起,出出进进,恩爱有加的夫妻,引发了周围人们的关注和议论。

人们用被扭曲了的世俗的观念(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水平、身高等应该男高女低)和标准来去揣摩别人的心思,来衡量别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当然是带着偏见的。这篇小说带给我强烈的震撼,为这篇小说的结局,也为人们的世俗。

前不久,看了央视的一档节目,可惜只看了后面的一部分。是著名主持人朱迅与冯骥才先生走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因为冯骥才先生与天津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冯骥才生于1942年,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天津大学有个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简称“冯研院”),冯研院将面向天津大学全校师生每月举办一次“学院开放日”,让广大师生有更多机会走进这座遍布艺术珍品的学院。在冯老的引导下,与朱迅一起欣赏那里无处不在的美。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因为建筑设计师的独特匠心和天才创造,更因为院长冯骥才先生为它注入了人文的意蕴和艺术的精魂,使之成为天大校园里一块纯净的人文绿地。

他们随意地走着,边走边聊, 80多岁的“大冯”(长得高大)与小小的朱迅亲切交谈,那样的随和随意。其中一个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满院子的红叶,这也是天津大学的独特景观。冯老随意地在路边树旁的一片落叶中捡起一枚,作为礼物送给朱迅,朱迅小心翼翼地捧在胸前。

回到书房后,冯老将这片红叶放在书桌上,认真地在上面题写了两行字,再将它郑重地送给朱迅,朱迅又将它小心地夹入书中。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画面,融入透进书房的阳光里,那么温馨、温暖。

02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捧读冯骥才的《世间生活》同样受到震撼。

这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冯老六十余篇散文作品。《世间生活》共分为四辑,分别为“人生感怀”“生活雅趣”“人间生灵”“旅行印象”。

从中可以读出作家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场景、一种种情怀中荡漾开来的内心的善良与温柔。

作家就好象与老朋友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聊天,又仿佛是在书房树影婆娑的桌前静静地书写。可以是感悟生活,也可以是开导自己,或者是游走在山南海北,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设法留住想要留下的一段岁月。

03

第一辑第一篇“时光”,开篇就是“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她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流逝,组成了我们人生的时光。无论你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什么,到了年终,都会全部重叠地堆放在眼前,我们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迹,把想留住的日子或者是事件挑拣出来。

还有一篇《日历》,也是我极喜欢的。“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我也喜欢日历,年初的时候,整本的日历拿在手里厚厚的一叠,沉甸甸的,心里踏实。那时就会想:这日子真好,我还有这么大把的日子要过,心里是快活的。

后面的日子,就在这散发着油墨芬芳的渲染下,一页页翻过。山南的,海北的、快乐的、忧伤的,不管是什么都被一页页撕下来,堆放在书柜的角落,那就是我们曾经的生活,也是生命的忠实记录。

作者说了:“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既然作者这么温柔地提醒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在每一天呢?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区街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的最后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

存世唯诗篇。”

为什么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我用了很多年的日历,而且日历的质量越做越好,品种越来越多,有那么几年,我买了不同的日历,有诗词的、有绘画的、有古典故事的,它的优点是一页页的翻过就行,不用一页页的撕掉,便于欣赏和保存,私密性也比较高。但是它也缺少了一页页撕去的乐趣。

我喜欢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其笔触很低,低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题写的天津大学院训“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的博大胸怀。他所描述的世间百态,值得去思索,我就喜欢那种平和的从容和坦然。











发布人:785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