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间力量对比形成的世界格局基础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由各国知识体系互动形成的世界知识格局明显存在。西方国家在打通世界航路、建立民族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和开辟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促进了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构建,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塑造性的影响,也在此基础上生产了丰富的知识,进而将历史上形成的知识融合,并以民族国家为基本预设而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又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再以强大的知识生产能力对其进行知识补充,形成了权威性的知识生产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着持续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民族国家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格局意义愈加凸显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凭借在其间的重要影响,以及为世界持续提供的知识供给,再辅之以对舆论的掌控而有意识地塑造西方知识体系的“普世价值”和对世界秩序的意义,使得其知识体系在世界知识格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主导性的解释系统和叙事体系。随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观念和知识生产方式传播,西方知识体系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在这样的世界知识格局中,基于西方经验的知识被夸大,把有限知识普遍化、绝对化、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突出,西方国家也有意识地利用其知识影响力来构建以话语权力为核心的知识霸权和解释霸权。在世界力量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家间的竞争刚性化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将世界知识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武器化的现象日渐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世界知识格局还导致了对非西方国家知识的挤压、排斥和遮蔽,致使非西方的知识和叙事的解释力和正当性受到严重削弱,人类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及其发展的可能受到了限制。
对于历史悠久并在历史上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今天迅速地发展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西方主导的世界知识格局的消极影响更显突出。中国在历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生产过程,在知识的生产和供给中一直保持着自主和自足。近代开启以学习和追赶西方为取向的现代化后,几乎是全盘地接受了西方主导的知识体系。但是,中国改革开放推动的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后,西方知识不能有效解释中国现象,中国传统的知识被矮化和遮蔽,以及屡遭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压制的问题就逐渐凸显,并随着中国的知识自主性的回归而更显突出。
目前,这样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依托现代化不断取得成功及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发展和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迅速地成长为西方以外的重要力量,并塑造了全球南方及其形成的更大力量板块代表的形象。西方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力则相对下降。因此,西方知识体系的解释力也随之下降,正当性受到了质疑,知识的有限性逐渐凸显,对世界知识格局的主导性和控制力逐渐弱化。中国的知识、对世界的解释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力持续地上升。世界对中国知识产生了需求,也为中国知识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此背景下,中国逐渐回归的知识自主性得到国家的支持而愈发强劲,不仅激活了自主性知识创造的积极性,而且形成了抓住机遇并乘势而进的势头。世界知识格局调整形成了对中国知识的需求,为中国知识走向世界提供的空间,与中国加快自主知识生产的意愿和能力相结合,中国通过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对历史上形成知识的梳理和提炼及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事实的解释所进行的知识生产取得的成果,在世界知识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已无悬念。
不过,中国的自主知识生产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知识精英深受西方知识观念的影响,自主性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严重不足。用西方概念来梳理中国历史、解释中国现实遇到的问题已经凸显后,还是有不少人仍然迷恋西方概念,并对中国本土概念持贬斥态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自主性知识生产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如何突破西方知识观的束缚,加快中国原创性概念的生产,是今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作者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赛音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